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這是根據三年前的一個真實的督導案例寫成的。女孩潛意識里的強迫性重復的力量影響了咨詢師,導致咨詢師連續犯了兩次“錯誤”。通過這兩次“錯誤”,在督導的幫助下,咨詢師理解了女孩的內心世界,并在咨詢關系中采取了措施來改變女孩“遺忘他人、并被他人遺忘”的命運。咨詢師的錯誤,是反移情的行為表達。我們可以看到,在精神分析中,反移情是如何用來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的。
性格決定命運。那么性格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現代的學理論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是由他童年期的家庭關系決定的。或者說,是父母對孩子的方式和態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穩定性,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命運說起來多少有一點神秘主義的色彩。它好像是造物主算計人類的一個詭計:你一生是什么樣子,早就被計劃好了,不管你做出多大努力,都改變不了這個計劃。從這個角度看一個人的奮斗,就顯得十分可笑甚至可悲。
但是,就像性格不是不可以改變一樣,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仔細思考命運,會發現它也并非那么神秘。如果我們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性格,那我們的命運也可以是另一樣子。這里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看看一位被童年經歷或者命運限定的女孩是怎樣在醫生的幫助下改變自己的性格和命運的。
阿晶,一個22歲的漂亮女孩,正在讀大學三年級。在旁人看來,阿晶的三年大學生活過得平平靜靜,每天都重復著宿舍―教室―食堂的三點一線的生活,沒有新意,也沒什么波折。但阿晶的內心卻遠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平靜。她有很多的苦惱,其中絕大部分苦惱來自人際關系。
也沒有什么大的人際沖突,好多年來,阿晶甚至沒有跟人紅過一次臉,更不用說吵架了。準確地說,阿晶的人際關系的問題,恰恰就在于她幾乎沒有人際關系。例如,她的宿舍里共有六位女生。開始的時候大家相互都不認識,都是奉行“等距離外交”的政策,時間不長,另外五個女生就扎成了堆,她卻成了孤家寡人,就像是被篩子篩出去了一樣。經常的情景是,那五個女生一起出去上自習、逛街、看電影,她就一個人在宿舍里。她們也不是有意拒絕她,而是忘記了、忽略了,她成了寢室里的可有可無的人,有也不嫌多,沒有也不嫌少。
在后來的四次咨詢中,阿晶談到了她的童年經歷。
阿晶的爸爸是一家工廠的技術員,媽媽是機關干部。兩人從小學一年級就是同班同學,一直同學到高中畢業。上山下鄉又在某邊遠縣的同一個公社。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兩人又考到了同一所大學,只是專業不同而已。阿晶說,她爸爸媽媽那樣好的夫妻關系,即使在小說和電影里都看不到。阿晶不到一歲,就經常被送到外公外婆家寄養,每周被父母接回自己的家兩、三次。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阿晶上小學。所以在七歲之前,阿晶對誰是自己的父母有一些混淆,她覺得外公外婆家才是自己的家,父母家是別人的家,有時候她還不太愿意跟父母回家。
上學以后,學習任務越來越重,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也越來越多。阿晶是一個能夠很自覺地學習的孩子,根本不用父母督促,一個人坐在那里就可以把作業好好地做完。做完了作業,也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了。所以家里在晚上日復一日重復的場景是,父母忙家務、看電視、交談,女兒在做作業或者睡覺。阿晶回憶說,爸媽的關系真的很好,好得像是一個人,容不得任何人進入到他們之間,包括他們的女兒??吹剿麄兡敲从H密、默契的樣子,我的感覺是,我就像是他們之間的第三者,這個家沒有我一樣地很完整,或者說會更加完整;對于他們,我像是空氣一樣的存在;對于我,他們也像是空氣。夸張地說,我只要不殺人放火或者拆房子,他們就不會注意到我。
韋老師在聽阿晶說話的時候注意到,阿晶把父母反復地稱為“他們”,顯得在“他們”和“她”自己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隔離帶。而且,韋老師的另一個更為強烈的感覺是,在自己和阿晶之間也有一個隔離帶:阿晶就那樣一字一句地說著,仿佛對著墻壁說話,也好像是她的咨詢老師“像空氣一樣的存在”。遺憾的是,韋老師沒有及時地抓住之一感覺。
戲劇性的事件發生在第五次咨詢。預約的時間是一個星期二的上午九點,但是,就在前一天,另一所大學的咨詢同行打電話來,要韋老師去他們學校做一次臨時安排的演講,時間也是星期二上午。韋老師全然忘了跟阿晶的預約,就答應了。第二天的演講結束后,她才想起來跟阿晶的預約,但已經太晚了。當天下午,懷著極大的內疚,她打電話到阿晶宿舍表示歉意,并提出再約一個時間,阿晶的反應很平淡,說約就約吧。于是下一次的咨詢就定在了兩天之后的那個下午。
更不可思議的是,到了那天下午,韋老師又一次忘記了跟阿晶的預約時間。直到在家里晚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她才突然記起這件事情來。她想,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錯誤,而這回竟然在一個人身上犯兩次同樣的錯誤,肯定有什么東西在起作用,但我卻不知道。這飯是沒法吃下去了,放下筷子,去用冷水洗了洗臉,稍稍穩定了一下情緒,就去打電話。這次電話不是打給阿晶的,而是打給她的指導老師孫醫生的。孫醫生是一位私人開業的治療師,具有很豐富的臨床經驗。韋老師在咨詢中遇到什么問題,就會去找他。韋老師跟孫醫生約了一個見面時間。
見面之后,韋老師向孫醫生介紹了阿晶的情況,在講到自己兩次忘記咨詢的時間時,她哭了。孫醫生沒有安慰她,他知道,對于韋老師這樣一位有責任心的咨詢師來說,連續兩次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她絕不會輕易就原諒自己。她暫時需要眼淚,需要用眼淚沖洗掉心里的內疚感。
當然,僅僅有眼淚是不夠的。這樣的專業上的“錯誤”,必須放在專業的背景上來看。在韋老師停止哭泣之后,孫醫生試圖把這兩次錯誤跟阿晶的情況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是阿晶的什么樣的特質那么容易地使咨詢師遺忘她?孫醫生問韋老師,你對阿晶的總的感覺是什么?
韋老師聽到提問,沒有馬上回答。孫醫生也就等著,一句話也不說,他知道,調動韋老師的感受,比講多少學的理論都重要。過了一會兒,韋老師斷斷續續、自言自語似地說: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影…無形,好像…就好像是隱形人,對了,就好像是隱形人…
韋老師這夢囈般的話,在孫醫生聽來卻像是仙樂一樣。她是孫醫生最喜歡的女弟子之一,原因并不在于她讀了多少書、發表了多少文章,而在于她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獨特的表達感受的能力。她總是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別人也許感覺到了但卻無法表達的東西精確而形象地表達出來。這可是做咨詢這一行的難得的天賦。有很多行內人,也做了很長時間的咨詢工作,理論一套一套的,感受卻少得很。
孫醫生小心地問道,生怕打斷了韋老師的感受:你對她的這樣的感覺,跟你忘記她的預約時間有聯系嗎?韋老師如夢里驚醒一般,反問孫醫生或者說反問自己:你是說,是她讓我忘記了她的預約,甚至她的存在?
孫醫生回答說:對,我覺得是這樣的。我們看看她的童年經歷。別人出問題,往往是因為父母關系不好,老吵架什么的。而阿晶的問題,卻是因為她父母的關系太好,好得讓她都成了“外人”。阿晶從小就是被忽略的,她習慣了被忽略,所以她就會在以后的生活中、人際關系中,教會別人忽略她、遺忘她。要別人忽略和忘記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別人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讓自己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影、無形?;蛘哒f,她的命運就是被他人遺忘和遺忘他人。
韋老師聽得目瞪口呆。把自己的“錯誤”的原因歸結為是別人“教會”,她多少有些不舒服,她不是一個喜歡推卸責任的人;但是,她強烈地覺得孫醫生說得有道理。
孫醫生接著說:我們打個比方。十個人在一個圓桌旁吃飯,兩個小時吃下來,各自回家。說不定對桌子上的某一個人,你可能在一年之后還想得起來,還想得起他的笑容、他說過的話甚至他的襯衣的顏色。當然,如果你十年后還記得他,那說明你愛上他了,嘿嘿,開玩笑,別不好意思,每個人心里都有幾個這樣的記憶的。如果這樣一個人打電話跟你約會,你忘記赴約的可能性等于負數,因為你的心也許提前好幾個小時就已經赴約了。發生這樣的情況,從專業角度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人在性格上有一種能力或者一種“程序”,就是“教會”別人記住他。被別人記住就是他的性格帶給他的好運,這樣的人會有一種什么樣的人生就不用說了。
孫醫生喝了一口茶,接著說:你的兩次錯誤,也許是好事情。這證明你是一個能夠很好地感受別人傳達過來的信息的人。一個過分自我中心、機械、不太受別人的影響的人,就不太可能跟阿晶“配合”得這么好,也不會這么容易地被教會,這就會失去通過自己的錯誤來深刻地理解別人內心世界的機會了。而且,你犯的錯誤也不算太大對不對?
韋老師感激地看了孫醫生一樣。這種感激不是針對最后一句安慰的話的,而是通過孫醫生的分析,她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后來,韋老師又主動聯系上了阿晶,道了歉,咨詢繼續。韋老師給自己定的對阿晶的咨詢原則是,不要忽略她、不要忘記她,要重視她、記住她。具體的辦法就是:把每周見面的次數從一次增加到四次,反正學校的咨詢又不收錢,反正阿晶有的是時間;在咨詢的過程中盡可能認真地聽阿晶說話;在手機上設置鬧鐘,在阿晶咨詢前一小時鬧;長假期間也保持一周兩次的電話聯系;等等??傊尠⒕墓亲永锩娓杏X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重視她、記得她,她也有一個人可以記住和想念。
這是針對性格的戰爭,也是改變命運的戰爭。沒有硝煙彌漫但也驚心動魄。童年時期的家庭關系對一個人的影響就像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畫的底色一樣,要修改真是談何容易。好在阿晶、韋老師和孫醫生都做得很好,至少阿晶變得快樂了,身體不適也慢慢消失了,也開始有一些人際交往了。在最后一次咨詢中,阿晶告訴韋老師,她暗戀上了一個男孩。韋老師靜靜地聽阿晶說著,心里想:一個人心里能夠裝著另一個人和已經裝了另一個人,那以后的路就要好走多了。她沒有說一句祝福的話,因為自從在孫醫生那里明白命運的奧秘之后,她就一直在用自己的一切祝福她。分別的時候韋老師擁抱了阿晶,這讓她感覺到了阿晶雙臂的力量。
>>>
下一篇:校園開水瓶的雷人簽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