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禮贊生命,也應該禮贊――性。
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可能都會大吃一驚。
20多年前,我讀初中的時候去分校,有一天連隊忽然召開批判大會,站在土墩上的是鄰班的一個男生,臉很蒼白,身體很瘦弱,我對他似乎沒有什么印 象。大概他屬于“乖仔”那一類人,所以一直不怎么引人注目。土墩上沒掛橫額標語什么的,那時批判會還未開始,只有他一個人站在上面,記得那天風很大,他像 要被吹下來似的。
我問旁邊的同學他犯了什么事,“偷看女生洗澡。”同學一臉輕蔑地說。我聽了馬上覺得很不自在,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再抬頭看那個人,便有一種想嘔 吐的反應。在我眼中,這是一次很反常的批判會,反常在于批判會開得太熱烈。平常學生頭兒領我們呼口號,我們的反應是有氣無力、稀稀拉拉,這一回每一次喊 “打倒××”,大家都是高舉拳頭用盡全身力氣,聽得出,大家是很由衷的。批判發言很踴躍,不用老師點名,不少人爭著走上臺,
“強奸犯”、“大流氓”、“資產階級思想嚴重”,一頂頂“大帽子”扣在他頭上,大部分人在批判詞里反復“看女生洗澡”這句話。聽得出這句話每一 次出現都引起一陣興奮。有一個女生上臺打了他一巴掌,要他交待“偷窺”的動機。那個男生羞愧難當,無法啟齒。女生便又打了一掌,要他說“偷看”到那個女同 學身體的哪一部分。這時,臺下被偷窺的女生忽然哭了,老師可能發現了問題,馬上把那位批判人的女生叫了下來。這一次批判會是我見過開得最真誠、最熱烈的批 判會。這次事件,讓我們整個分校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在勞動時,成了最好的話題,同學們的干勁也好像高漲了。而在我心里,我覺得這一切都是不正常的。不過 從那以后,我見到那個男生總是躲著他,仿佛他真的是“強奸犯”。
等到長大了,讀了郁達夫的《沉淪》,我才明白那個男生的行為原來是源自他生命覺醒時的偏差,是一種正常的渴望被扭曲了的反映。而真正讓我了解這 件事全過程的真相是我走進少年兒童研究的領域。我發現當一個少年進入了,隨著性征的出現,生理和都必然起變化,他們渴望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想 知道異性之間的區別,歸根到底是想認識生命本身:人是從何而來?身體為什么會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為什么都會給自己帶來不安?這一切的困惑都會變成一種強 烈的渴望。偷窺的男生是用了不正當的手段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東西的表現,而我們在批判會上表現興奮的一群,又何嘗不是因為想知道一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很真誠地批判那個同學,當然有源自心底對他的行為的憤怒,更深一層,其實我們也在“集體偷窺”,想窺視這個男生的內心,想通過窺視他生命的躁動來滿足 自己的原始的生命躁動。當我認識到這些后,對少年兒童在出現的各種被社會道德所不容的行為有了新的理解。
由于傳統觀念作怪,人們羞于談性,從來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作為父母,總是以“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為借口不好意思對日漸懂事的孩子進 行事前的指導,這反會使來臨時出現的現象給孩子帶來許多驚恐,讓少男少女在疑竇叢生中做出許多傻事和錯事,給性生理、、性關系帶來許多不良的 影響。這一代少年人的家長在他們少年時都走過了的空白地帶,沒有機會通過對性的科學認識再度去認識生命,今天我們已經有這個可能去和孩子談性,把人 體的秘密告訴孩子,要糾正傳統認為性是卑瑣的、不潔的觀念,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下一篇:把握8—17歲記憶黃金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少女丹妮的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