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新華網河南頻道11月8日專電 方治乾最喜歡鞭炮的味道。那種刺鼻的硫黃味常將他帶回與父母團聚的溫馨記憶里。而這樣的記憶在他16年的人生經歷中因稀少而愈加珍貴。
方治乾3歲時,母親謝奎娥便離開河南羅山縣尚廟村的老家,到沿海打工。12年來,母親僅回家3次,與他在一起的時間不到200天。7歲時,父親方有平也前往妻子打工的浙江桐鄉,當起人力三輪車夫。方治乾和哥哥方朋交只能由年逾六旬的祖父母照顧。
就這樣,方家兄弟成了人們所說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往往自年幼時因父母一人或雙雙離家務工而與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父母關愛成了“遠方的問候”。
方治乾清楚記得第一次被人稱為“留守兒童”是上小學3年級時。他驚恐地認為那意味著“父母死了,自己變成孤兒”。強烈的恐懼讓這個老師眼里“瘦小的乖孩子”動手打了如此稱呼他的同學。
“我能想起來最愉快的記憶里沒有父母。”方治乾說。童年是這名不善表達的高三學生不愿多談的話題,因為“總是很孤單”。
時代的孤兒
高速前進的中國正在遭遇“貧富不均”這個許多國家發展中都遇到的難題。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向率先享受發展成果的城市轉移,尋求致富。“幾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模式在城市化進程中被打破,留守兒童無法避免地出現了。
對于大批進城淘金的人而言,致富是一個苦樂參半的過程——他們獲得了比在家鄉更高的收入,卻往往以犧牲家庭完整為代價,孩子就是首當其沖的犧牲品。由于長期缺失父母的照料,快速增長的留守兒童在人身安全、身體和健康及學習等方面,相比在完整家庭成長的同齡人處于弱勢。
全國婦聯5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目前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幾乎是2006年的3倍,達到5800萬。而14歲以下的兒童就超過4000萬。 1
下一篇:小胖 : 我在愛情方面自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偷家里的錢花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