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教學實踐證明,那些對學習興趣不高、成績差、甚至逃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由于不健康造成的。根據現代初中生特點,對這些學生最好的教育方法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即對學生進行倫理教育、情感教育。筆者以為,這當中“以情動人”更為重要,因為利用情感教育,方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成績自然會得到提高,反之亦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對學生切實做到“以情動人”,說來容易,但要做到做好卻不容易。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有飽滿的教學熱情。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最怕老師冷漠、譏諷的面孔。特別是那些成績偏差的學生尤其如此。反之,熱情的教學態度,可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抵觸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應該有著豐富的儀態表情。要優化學生,僅有教學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儀態表情是進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部分。豐富的儀態表情可以創設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寓教于情”的效果。儀態表情主要通過教師的目光、面部表情、手勢以及語調變化等來體現。
第三須有誠摯的感情。對學生做到“以情動人”,必須對學生懷有誠摯的感情。否則,熱情與表情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試想,如果一個教師對一個學生毫無情感而言,熱情和表情從何而來?更別提情感教育了。對學生的誠摯情感,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課外,在日常與學生的交往、接觸當中。因此,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課堂上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課后的益友!
下一篇:心理學家能更好地養育孩子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成功求職的4種觀念和5大策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