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專家是這樣來總結“90后一代”的:心智成人化,行為幼稚化,做事極端化。
近年來,中學生的所謂“哈韓、哈日”派多起來了,還有追求“歐美風”的。無論是電影、戲劇、名人的裝扮,還是電視劇、時裝表演、選秀節目、談論化妝和服裝搭配的電視節目等等,都可能成為中學生模仿的樣板。如今,少男少女們一般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在追求打扮和有虛榮心,而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自我意識的表現,自我表現有錯嗎?
追求打扮:自我表現有錯嗎?
有一位記者說到一個現象,一次,他跟朋友們一起聚餐,一個朋友帶來她15歲的侄女,那女孩吃著吃著飯,竟然把化妝盒掏出來,照鏡子,描眉毛,畫眼睛,涂嘴唇,一點都不在乎別人是怎么看她的,就是一定要去追求自我形象。
有一位中學老師說:“現在學校為什么對學生管得嚴格,對頭發長短的要求都很具體;雖然在社會上有爭議,學生尤其反感,可我們還是堅持這么做,因為是形勢所迫呀。如果放手不管,那就什么奇裝異服、五光十色的打扮都會出來的,因為現在的孩子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啊!但是上學的時候她做得比較隱蔽,經常有的女生在長發里邊編個小辮子,做得比較隱蔽,如果是周六周日休息逛街等等的,還是一下就能表現出那種自我欣賞的審美了。聽說,男女生都有:在寒暑假把頭發燙了,有的花好多錢去做韓國式的‘接發’,就是把頭發一根根的接成長發……而且我覺得像這個年代的孩子,是很真實的,他們的打扮就完全是一種自我內心的宣泄,如果他覺得這樣做對,這樣做值得,他什么都愿意豁出去?!?/P>
而家長們擔心的是:有時候孩子一愛打扮就是個危險信號,就有“潛臺詞”,多半是意味著交了異性朋友。校園里還比較單純,校外可就復雜多了,你打扮得太漂亮,就容易招事兒,社會上某些不良青年要追著孩子交異性朋友那可怎么辦?所以,中學生還是樸素一些好。
本來應是以自然美為主,不必過多修飾和打扮,而應追求秀外慧中的東方美。、
許多青少年認為漂亮、苗條的標準,就是那些璀璨的明星;有的中學生甚至要求美容醫生,照著韓國某歌星、影星的樣子給自己整容。可是,那種“標準模特”,畢竟是極少數。
科學健康的審美觀點,父母們是容易贊同和理解的,但如何與孩子交 1
下一篇:做父母:有所為,有所不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分辨說謊原因--如何對待“準青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