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一個正確、清晰的目標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07
閱讀 :432
1 古訓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有一個每天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
在一所小學,有一個班的班主任為孩子們開展了"糾正壞習慣、做個好兒童"的活動。并且告訴孩子們:養成好習慣的第一步是要有適合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且不要太遠、太大。
讓我們看看這些小朋友們是如何根據這個規則讓好行為成為好習慣的。
下面是幾位同學結合個人特點制訂的個人目標:
陳奇:我要改掉上課時隨便說話的毛病。
李陽:我的紀律性有點兒差,所以我定的目標是:本月被老師點名批評最多不超過5次。
晨晨: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每節課至少發言一次。
瞧,這些個人小目標多具體呀!這就是同學們想要讓自己養成的好習慣。在制定目標的同時,他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改掉它們了!
養成好習慣的第二步是要有切實可行的"絕妙"方法,從頭到尾都要做到具體細致。
李軒:我要養成按時值日的好習慣。我早晨起床比較晚,有時來不及值日。我改正的方法是:前一天晚上調好鬧鐘,第二天比平時提前20分鐘起床,做到準時到校。
楠楠:我現在還不夠"文明",我的目標是不再罵人。我改正的方法是:努力控制住自己,不說臟話,就是在生氣的時候也要做到有話好好說。
小雅:我的不足是經常忘帶作業,我要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我的方法是:每天寫完作業馬上把本放回書包,晚上再檢查一遍。
惠琴:我的目標是養成"上課鈴響,座位上坐好"的好習慣,現在我有時還做不到。我改正的方法是:課間休息時不去很遠的地方,在沒打鈴之前先回到座位附近活動。
孩子們給自己制訂的目標如此具體,一段時間后,絕大多數同學都變得比以前更愛學習、也更守紀律了。可見,只有制訂明確的目標,在培養習慣時才會有章可循。
下面是一個跑步計劃:
第一個月,跑完家屬樓到學校的1000米;
第二個月,跑完1050米;
第三個月,跑完1100米;
第四個月,跑完家屬樓到醫院的1200米……
第二年,跑完家屬樓到火車站的5000米。
或許這個計劃在我們看來太不起眼了,看不出有什么獨特的地方,甚至會嘲笑它根本就是一個懶惰者為自己訂的一份長跑妥協書,一個月才跑1000米,難道不是嗎?
其實,這是一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