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時常自省,一如時常對著鏡子整衣,常照鏡子可以發現一個人外表上的不妥,常作內省可以窺見一個人思想與行為上的差錯,這些都是一個人完善自我的必要方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是古人的自省方式,說明從孔子時期中國人就已經注重自省的重要性了。每日三省,自省自己做事是否周全、待人是否真誠、知識是否掌握。孔子的自省方式在今天依然有其可取之處。
時常自省,一如時常對著鏡子整衣,常照鏡子可以發現一個人外表上的不妥,常作內省可以窺見一個人思想與行為上的差錯,這些都是一個人完善自己的必要方式。
美國"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具有極好的自我糾錯習慣。他經常興致勃勃地談起自己的某個最新見解,不久后又會毫不留情地自我否定。盡管他的十個見解中往往有八九個都是錯的,可是他憑借有錯就糾的好習慣,卻能夠"沙里淘金",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的確,犯錯是每個人都在所難免的事。而且敢于不斷犯錯的人,往往是最容易成功的人。正因為不怕犯錯,才會變得勇往直前,敢于從不同的視角嘗試多種方式,直到成功為止。
人怕的不是犯錯誤,而是知錯不改,每次都走同一條錯路的愚蠢行為,實在不應該。人應該學會分析和記錄每一次的錯誤,讓這些逐漸累積成寶貴的經驗,而不是負擔,如此才能避免下次重蹈覆轍。
所以人人都需要自省,唯有自省才能不斷地認識與糾正自我,不斷地進步。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只狐貍在跨越籬笆時滑了一下,幸好抓住一株薔薇才沒摔倒,可它的腳卻被薔薇的刺扎傷了,流了許多血。受傷的狐貍很不高興地埋怨薔薇說:"你也太不應該了,在我向你求救的時候,你竟然趁機傷害我!"薔薇回答說:"狐貍啊,你錯了!不是我故意要傷害你,我本身就帶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扎到了。"
有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毛病,在犯下錯誤或者遭遇挫折的時候,明明自己有錯卻不懂捫心自問,反而將責任推給別人,讓別人來承擔起對自己的錯誤和責任。
尤其是平時嬌生慣養的孩子,更容易產生這種不知反省、永遠是自己對的壞毛病。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就需要教育孩子不僅要懂得借鑒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更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和缺點。
那么,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自省呢?李開復先生認為,一個人 1
下一篇:不是學生有問題,而是家長心理“沒斷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坦然面對父母的眼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