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所有視線的焦點,對于寶寶來說,母親絕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也是不可替代的親人。通常來說,男主外,女主內,大部分的寶寶都是由媽媽帶著,從小帶到大,因此寶寶對于媽媽的依賴是很重的。適當的依賴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過度的依賴就容易讓寶寶無法自立,甚至都無法“長大”。那么如何幫助寶寶克服戀母情緒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許多的寶寶都對自己的媽媽有著深刻的依戀,他/她的心情完全受媽媽的影響,看到媽媽笑的時候會笑得很開心,看不見媽媽的時候就情緒低沉。有些寶寶,甚至都不愿離開媽媽的懷抱一分鐘,一看不到媽媽,就大哭大鬧,就算是睡覺,也要緊緊地摟住媽媽的脖子才能安心入眠。
這樣的話,就不利于寶寶自理能力的發展,還舍對寶寶良性性格的形成造成阻礙。一切依賴于媽媽,寶寶自主學習、生活的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開發和培養,不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若過分地溺愛寶寶,不積極地加強對寶寶自主能力的鍛煉,也會加劇寶寶依賴媽媽的習慣,甚至導致“戀母癥”,造成心理障礙。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媽媽應該在寶寶具備足夠自理能力的時候,逐漸訓練寶寶的自我動手能力和獨立的性格。
寶寶在最開始可能會害怕一個入睡,但爸爸媽媽也要盡量讓寶寶在自己的房間睡覺,而不是賴在爸爸媽媽床上。如果寶寶看不到媽媽會大哭,不肯入眠,媽媽可以先試著哄寶寶睡覺,等寶寶入睡之后再離開。寶寶的房間,設計和裝飾要具備寶寶特色,如果是寶寶喜歡的樣子,他/她會更喜歡在這個房間里安心睡眠。
媽媽要在日常護理中為寶寶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媽媽還有其他的事情,不過就算暫時離開,用不了多久,也會再來照看寶寶。在離開的時候,媽媽可以試著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家人,或者玩具身上,讓寶寶的“戀母”情緒有一定程度上的轉移和稀釋。
媽媽可以通過觀察法,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和自信心。父母可以有意識地擴大寶寶的“交際面”,不但可以培養寶寶的交際能力,還能轉移和減緩寶寶對媽媽的過激依賴。在生活中,媽媽要盡量鍛煉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于克服寶寶戀母情緒的了解又多了一些。小編提醒各位父母,雖然對于寶寶的關心和關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寶寶也要長大,不能一直都生活在父母的懷抱和羽翼下,獨立是他們必須學會的。因此父母們要在生活中幫助寶寶學會如何獨立和自理,讓他們更加順利的適應這個世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做錯了什么
下一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比比溺愛和嚴厲 哪種教育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