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專家認為:通常我們會覺得寶貝任性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嬌縱出來的,而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是:任性其實是兒童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系。
揭秘寶貝任性的本質愿因
1、任性是寶貝在解決心中的疑惑
隨著寶貝的成長發育,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各種事物,這些事物帶給寶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為了解開自己心頭的疑問,寶貝總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得出結論。
比如,他不明白為什么成人用的搟面杖就能搟出圓圓的皮,而媽媽給自己的小搟面杖就不好用,所以他就非要試試媽媽手里的大搟面杖不可。于是在成人眼中他的任性行為就出現了。
2、任性是寶貝在滿足心中的好奇
處于獨立萌芽期的寶貝,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比如,寶貝吃飯時總愛做的事就是把固體的食物和液體的食物混在一起;把固體的食物揉碎;把液體的食物倒的四處都是……其實他是在急于探究各種事物間的關系和每個事物的特征,但不想卻惹出麻煩來。但不通過這種辦法,寶貝怎么更快地認識世界呢?
3、任性是寶貝在了解環境的規則
這個世界的各種環境中都有人為制定的規則。寶貝剛來到這個世上自然不了解,所以在他的心中是沒有規則可言的,他只能為所欲為,當寶貝在不知不覺中觸犯了規則的時候,成人就會出來管教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了解和學習環境中的各種規則及自己行為的合適尺度。
4、任性是寶貝在試探父母的底線
每對父母都有自己獨特的做事風格和對事物的觀點,寶貝在成長過程中也在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希望自己做什么樣的事。在他經驗還不夠多的時候,他就會先以表達自己的需求為主,然后得出與父母相處的經驗,這樣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更多地得到父母的認同,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種方法正確應對寶貝的任性行為
1、用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寶貝任性行為
更多地去理解和尊重寶貝的任性,多提醒自己,寶貝只是想更多地探知和了解世界。所以在沒有原則性問題的情況下,盡量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寶貝,給寶貝更加寬松的探索環境。
2、用理性的思維去對待寶貝的任性行為
父母要根據當時的實際,理解地做出判斷,根據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區別對待,比如,那些時候是需要放縱寶貝;哪些時候是需要讓寶貝了解自己,切不可一味放縱或一味要求。
3、用良好的方法去引導寶貝的任性行為
如果總是用強行的方法來要求寶貝,就會對寶貝心理的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對待寶貝任性行為的問題上還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
通常的步驟是
A先判斷寶貝的任性行為要不要管,如果不是非常危險,不干擾他人,只是探索行為,就盡量多監護,給他更多的探索空間。
B如果需要管,先想想是否有游戲的辦法 可以引導他的行為達到你的想法。
c游戲的同時也要告訴他道理,為什么希望他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
下一篇:大學生所以屬的心理健康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心理焦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