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一些情景:孩子上學,家長幫背書包;孩子的鞋帶松了,家長幫系好……這些做法,無疑是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更糟糕的是,這種“包辦代替”還有可能使孩子產生自己無能、愚蠢的觀念,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這對孩子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專家建議,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這樣做———
不過分保護。對孩子過分保護,往往會妨礙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使他們變得膽怯、依賴心重、神經質,不敢做任何嘗試,而且不易與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應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情。家庭里最好讓孩子有自己的桌子、小柜子等,讓他們從小養成自己處理自己用品的習慣。告訴孩子蠟筆、尺子等學習用品應放在自己的抽屜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內,圖書放在小書柜,弄亂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處理這些事情時不知不覺就會養成獨立的個性。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責任感。比如可以讓孩子幫忙擦桌子,洗碗筷等。當孩子完成了你交給的任務后,要跟他說聲“謝謝”,并給予適時鼓勵。
有耐心。有些父母因孩子的動作慢,索性代勞,當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父母卻搶著說。這種不耐心傾聽的結果,會干擾孩子創造性的思考過程,使他變得沉默、依賴。要知道,孩子的獨立性不僅依賴于身心發展的成熟,也需要靠后天的學習。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下一篇: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謊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膽小,源于父母錯誤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