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如今“親和力”是頗得重視和賞識的一項品質(zhì),所以,一旦家中有個害羞的孩子,那做父母的總是不免感到憂心。其實只要能主動塑造社交情境,并適時加以引導,孩子們就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天性,成為小小世界中的孩子王!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天生的社交高手,與其說是父母帶孩子交朋友,有時反倒是父母通過孩子而擴大了社交圈。
據(jù)陳富美教授介紹,許多兒童天生就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與人交往的程度好到令成人大跌眼鏡的境界,根本不需過分擔心。不過,對于一些氣質(zhì)比較害羞的孩子來說,父母就需要多花些心思,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設(shè)計社交情境,幫助這些害羞的小天使們逐漸敞開自己的小小世界,踏出社交的第一步。
主動引導害羞孩子
有些寶寶天生比較害羞,遇到陌生人或是陌生的環(huán)境總是容易感到退縮、恐懼。有些則屬于比較慢熟的類型,先拒絕之后,再開始慢慢融入情境。不管家中的孩子是屬于哪種類型,父母都需要多花些心思去營造一個舒適的社交情境,主動為孩子提供一個恰當?shù)那榫撤諊Mㄟ^情境教育的方式,帶領(lǐng)孩子踏出社交的第一步。
當孩子不知道如何正常、友善地與其他小朋友互動時,陳富美教授建議父母要及時介入,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加以引導。
當場直接阻止
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在相處過程中有肢體上的攻擊行為時,父母應立即拉住主動攻擊他人的一方,并且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妥當?shù)模纭安豢梢赃@樣做哦,你這樣做別人會感到很不愉快,會讓別的小朋友受傷的”。
事后間接勸說
當孩子在游戲過程中遭到其他小朋友以言語或行動拒絕時,例如“我不要跟你玩”,或是玩具被搶走等情況時,父母就不宜直接當場介入了,而應該在事后告訴孩子,媽媽小時候也遇過相同的情形,當時媽媽是這樣處理的:“我不喜歡你搶我的玩具,我想要再玩5分鐘。”利用同理心的方式,給孩子示范適當?shù)幕貞獞B(tài)度。
TIPS:4大要點克服害羞,開開心心交朋友
據(jù)陳富美教授表示,即便是孩子比較害羞也不要過于擔心,只要注意好下列4大要點,就可以有效幫助孩子克服害羞,開開心心交朋友。
1.熟悉環(huán)境產(chǎn)生安全感
因為陌生人會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感,所以建議先在孩子已經(jīng)熟悉的環(huán)境中進行社交活動,例如在自己的家中舉辦家庭派對,邀請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玩,以降低其不按全感。
2.聚會人數(shù)不宜過多
每次聚會邀請?zhí)嗳艘矔斐珊⒆拥木o張感,所以可以先從5人以下的小型聚會開始,逐漸讓孩子熟悉聚會的氛圍。
3.點心比玩具更有效
由于小朋友的物權(quán)觀念仍未成熟,因此容易造成搶奪玩具的沖突。建議由害羞的小主人準備一些茶水點心招待小朋友,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責任感,也可以降低彼此發(fā)生沖突的幾率。
4.事先做好溝通功課
如果聚會活動包括玩玩具,那么父母可以事先詢問孩子,他愿意拿出哪些玩具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因為有些玩具令孩子覺得特別珍貴,是他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的,硬要他拿出來“分享”,反而更傷他的心。所以要事先做好溝通功課,這樣可以避免小朋友相處時發(fā)生沖突。
耐心培養(yǎng)社交自信
對于一些先天氣質(zhì)比較害羞的孩子來說,他們本來就不太擅長與人相處或接觸,因此當其他人對怕生的孩子作出“這孩子真乖巧,還有點害羞呢!”等評價時,那對孩子來說等于又被貼上了一張無形的負面標簽,反而使得孩子愈來愈躲避人群。
這時建議父母盡量省去那些帶有負面意義的標簽式形容詞,不妨改用其他方式來引導孩子,例如對孩子說:“你感到不好意思嗎?你不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嗎?沒關(guān)系,媽媽帶你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咱們一起玩,好不好?”多使用一些替代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詞語來引導孩子,以主動邀請的方式為他做最佳示范。
主動邀請,更加自信 情境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養(yǎng)方式,也比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長可以多多運用主動邀請的方式,直接示范給害羞的孩子看,引導他如何正確與人交往。
情境教育1--翹翹板
每次到公園玩翹翹板的時候,由于父母和孩子的體重太過懸殊,所以總是感覺玩得不夠盡興。此時父母可以教寶寶主動邀請公園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寶寶一時難以開口的話,父母就首先做一個示范。這樣不但能讓孩子逐漸克服害羞心理,而且還能明白很多游戲是需要和其他小朋友“同心協(xié)力”一起完成的,初步培養(yǎng)起團隊合作的概念。
情境教育2--投幣式游戲機
如今很多超市或者商場里都有投幣式游戲機,有些機器上面可能有兩個位置,這時父母可以主動邀請或者讓寶寶邀請其他同齡的小孩子:“我們這邊還有位置,要不要一起玩?”這樣除了能讓孩子主動與人接觸之外,還能夠使孩子意識到“分享”的重要和樂趣。
塑造良好社交情境
在孩子1歲以前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相處多屬于一種平行式的互動,即在物理環(huán)境上接近了,但是在心理上還沒有接近,始終不會有太多直接的語言或肢體接觸。家長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即便是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全部聚集在一起,他們也多是各玩各的。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交叉一樣,這時的孩子看起來好像永遠也不會交朋友。所以,對于比較害羞、慢熟的孩子來說,要熟悉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人、事、物,那更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一直到了兩三歲的時候,等開始進入幼兒園以后,通過長時間團體生活的熏陶,孩子們之間逐漸建立起持續(xù)性的關(guān)系,從4歲開始才會慢慢了解什么叫做“朋友”。所以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有類似的社交困擾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社交環(huán)境,比如送孩子上親子班、帶孩子參加各種親子活動等。這樣既能讓孩子感受到與人交流、分享的重要和快樂,同時還可以觀察其他同齡小朋友的做法,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雙向?qū)W習方式。
TIPS:以同理心溝通,以討論解決問題
當孩子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首先詢問一下:“你剛剛玩得怎么樣啊?”“玩得還好嗎?”如果孩子告訴你,他的玩具被搶走了,這時你可以反問他說:“如果下次再有人搶你的玩具,你會怎么辦?”孩子們可能會回答說去告訴那個小朋友的媽媽、搶回來或是大哭等。不管孩子給出什么樣的答案,這時父母都可以用一種同理心的口氣告訴孩子:“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也跟你一樣……”,通過經(jīng)驗分享的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跟爸爸媽媽小時候一樣有著相同的困擾,“原來我跟爸爸媽媽碰到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這樣孩子對父母的話會有更強的認同感,然后在討論解決社交問題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引導作用。
建立安全依附關(guān)系
所有的父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尤其在人際關(guān)系領(lǐng)域,更是希望孩子能如魚得水,擁有廣泛而良好的人脈資源。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需要父母特別注意,那就是要讓孩子首先擁有足夠安全的依附關(guān)系。
讓孩子從一出生起就跟父母建立良好的依附關(guān)系是很重要的,因為兒童的安全感及依賴感皆由此而生,只有家庭關(guān)系和諧而穩(wěn)定,小孩子長大后與人交往才會有更健全的信任感及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
最后,陳富美教授再次強調(diào),孩子的社交技巧遠超過于父母可以想像的境界,而且父母還可以從兒童的交往過程中學到許多東西,例如孩子的貼心、真誠及坦蕩,父母親千萬不要過度緊張,也不要過分保護,要讓孩子順著自然規(guī)律自由成長,不要以成人的觀點過分限制孩子,那會影響他學習經(jīng)驗的積累。
面對天生氣質(zhì)比較害羞的孩子,要主動為他們制造機會,營造情境教育氛圍,如此一來,家中的寶寶慢慢也會告別害羞天使的形象!
下一篇:孩子交際之初的開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與父母吵吵更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