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成長心理 > 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

每天看著女兒臉色說話 溝通為什么這么難?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07-03

閱讀 :311

每天看著女兒臉色說話 家長感嘆養(yǎng)孩子如履薄冰

  “我渴望和孩子和諧地交流,但孩子壓根就不愿意和我交流。”昨日,青山區(qū)的一名吳姓家長向記者傾訴苦惱。吳先生稱,孩子在學校里和同學有說有笑,回到家卻像變了個人,不愛說也不愛笑,注意力只集中在電視上,想和孩子說句知心話非常難。

  吳先生說,女兒正在上初二,從小到大,父母一直盡力為女兒營造寬松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從來不強迫她上校外補習班,而是隨孩子的意愿讓她在家看看電視上上網(wǎng),只要她完成功課就行了。女兒進入初中后,吳先生覺得孩子的學習壓力大了,更是不敢再對孩子提要求。“每天我都在看女兒的臉色說話行事。”吳先生說,比如吃飯的時候,父母絕不會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因為怕影響孩子的食欲。好不容易等孩子吃過飯做完作業(yè),剛一開口,孩子便硬邦邦甩過來一句“你煩不煩啊1吳先生說,他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敢批評女兒,怕說重了會影響孩子的心情和個性發(fā)展。“養(yǎng)孩子真是如履薄冰啊!吳先生感嘆。

  對此,武漢市名師、江夏一中特級教師程良焱指出,中學生和家長的溝通“斷層”是普遍現(xiàn)象。他分析可能存在兩種原因:一是從小親子溝通較少,對孩子寵愛過多而約束較少,養(yǎng)成了孩子內(nèi)向的性格和不良的學習習慣。二是可能孩子最近遭遇學習或其他挫折,情緒低落而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程老師提醒,家長和孩子溝通有訣竅:側(c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如跟老師聯(lián)系;和孩子說話時目的性不要太強,切忌開口閉口就是“學習”兩字;了解孩子喜好,瞅準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交流。(楚天金報)

  大學生與父母溝通難 專家:是青少年成長正常表現(xiàn)

  東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小董已經(jīng)連續(xù)3個假期沒回家了。“我不愿見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臺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他們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沒臉見他們。我覺得,這3年來自己一事無成,我也想學習,可沒有動力了,有時我真不知道怎么辦。”小董一臉傷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傾訴,我認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吉林大學文學院的張同學,也很少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對此,他很無奈:“我父母是‘老三屆’,當過知青,他們都有那種‘我們吃了苦,不能讓孩子再遭罪’的心理,寧肯自己吃苦,也決不讓孩子生活得比別人差。我與父母一交流,他們就是‘冷不冷啊?’之類的問題。換句話說,我感覺,我和父母的關系只是‘物質(zhì)的’。”

  像小董和小張一樣,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大學生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難”。據(jù)報道,今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曾在市內(nèi)主要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做過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約有69%的大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其中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

  無獨有偶,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上海市重點(示范性)中學學生會主席論壇上也傳出消息,“當代青少年與父母之間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有63%的高中學生認為心里話只能和同學說,與父母說的只占21.9%。看來,大學生難與父母溝通,是在高中就“打下了基礎”。

  有人認為,處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對高考壓力和父母對其學習成績的嚴格要求,易出現(xiàn)溝通障礙,而大學生的生理與心理都已趨近或達到成熟,與父母交流理應比高中生順暢。但現(xiàn)實情況顯然并非如此,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許多大學生仍然對父母有一種或抵觸或敬畏的情緒,他們大都反對父母的教育方式,難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青春期總會有特定的躁動,在獲取性知識方面,平時也想跟父母多交流,但一提這個,父母便覺得不舒服,有時還會大聲呵斥。”學管理的小趙告訴記者,父母常以“年紀輕輕,總往歪里想”這樣的話,弄得他沒話說,以至于后來他干脆不說。

  東北師范大學的孫同學,父母雙雙下崗,每天都要為生計發(fā)愁,每次打電話來,就是問問學習好不好,學費夠不夠。“我也知道,他們根本無暇顧及我心里的感受,我還能說什么呢?說多了,豈不是又給他們增添心理負擔?漸漸地,就感覺心里和父母隔著一層。”

  隨著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競爭壓力日益增大,許多父母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家住長春的李女士就對記者說,由于工作比較忙,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請了保姆。一直以來她都覺得,自己給孩子的已經(jīng)比同年齡孩子得到的多很多,但她卻發(fā)現(xiàn)與孩子之間的隔閡慢慢升級,她覺得很不理解,想改變,但力不從心。

  大學生不愿與父母交流,也有自身的原因。長春大學大二的劉同學對記者說:“大學里事情很多,我卻找不到生活的目標,非常郁悶,沒心情和父母交談。”學法律的小張也眉頭緊鎖:“上了大學,開始參加了很多社團,后來逐漸放棄了,再后來,就忙著應付各種各樣的過級、考試,很少和家里人交心。一是自己話本來就少,頂多哼哈兩句,再者,也沒必要讓他們知道我的情況,那樣反而讓他們操心。”吉林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的齊同學則說:“我感興趣的,他們不懂;他們說的,老是婆婆媽媽的雞毛蒜皮類小事,我不愿意聽。”

  因和父母交流過少,一些同學承認他們走過彎路。長春理工大學的李同學說:“上了大學,和父母離得遠了,感覺很孤單,情緒低落的那陣兒,打游戲,聊天,看電影,玩得天昏地暗。如果多和父母說說知心話,可能不會這樣。”

  “交流是雙向的,需要兩方面的努力。”吉林省心理學會理事、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曉東教授表示,進入大學以后,學生心理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有學習成績帶來的落差感,有陌生環(huán)境帶來的孤獨感,也有缺乏交往能力的失落感,這一階段尤其需要父母的內(nèi)在支持,有些父母卻忽略了。另外,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多是在“高分為王”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對父母缺乏關心和理解,在處理與父母溝通的問題上,經(jīng)常以個人為中心,導致兩代人交流困難。

  “應該說,在15歲到22歲左右的青春期,與父母產(chǎn)生距離,對他們表現(xiàn)出冷淡,這是青少年成長的正常表現(xiàn)。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也需要有一段時間讓自己獨立思考,去尋找并且發(fā)現(xiàn)自己。”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楊淑琴老師認為,對于大學生來說,要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還應主動找時間和父母聊天,體驗交流的快樂。

下一篇:失敗家長共同的八大特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助小孩克服嫉妒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人妻少妇无码视频在线|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