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可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孩子的交流已經越來越困難了。很多家長都不明白為什么和孩子的交流那么不順利,是自己教育的不好還是孩子叛逆?親子關系中其實沒有那么多問題,只要家長注意溝通技巧,和孩子說話沒那么難。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注意說話技巧1、要及時抓住和孩子交流的契機
家長在孩子玩耍或者看電視的時候強制打斷孩子要和孩子交流,這是讓孩子很反感的。談話的時機絕不是可早可晚,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那么怎樣才能稱上及時、適時呢?一般說來,家長在觀察到孩子在學習、品德、工作乃至生活等方面出現波動、反常等現象,預感到問題要出現時,為了防患于未然,就要抓住苗頭及時主動找他們了解情況,查明原因,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于那些既成事實、始料不及以及偶發事件的產生,家長則應在問題出現后,馬上找孩子談話,盡量減少不良影響。當然談話不是僅針對問題,對孩子的成績、優點、進步等,也應及時找孩子談話予以肯定、表揚,以便鞏固、強化。此外,家長還應特別重視孩子主動找上門的談話,應熱情接待,耐心傾聽,合理解決,決不應拒之門外,推脫了事,還應對孩子的主動溝通表示肯定,以便調動孩子反映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2、和孩子交流的主題要切合實際
主題明確能夠使孩子知道為什么要談話,談話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主題要大小適宜,主題太大難于把握,也不易于解決;主題太小,往往使孩子覺得小題大做,難以給予足夠重視。為此,就要求家長在談話前做好充分準備,選好“切入點”,精心設計,不打無準備之仗;在談話過程中,要點明主題,圍繞主題,根據談話中心的具體進展情況,合理引導。在談話后,要及時了解反饋信息,以便進一步調整工作方向。
3、要注意談話內容不要太長,不要太復雜
在選擇好了和孩子談話的主題上,還要注意和孩子談話的方式,說的話不要太深奧。同時,還要注意談話內容的連貫,做到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循循善誘。有的家長在談話中,內容安排過多,寄希望于一次談話中盡量多解決問題。結果往往相反,原因是孩子難于接受,難于消化,欲速則不達。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幫助孩子明確主題的基礎上,引出談話的內容,調動孩子參與談話的主動性、積極性,爭取孩子主動配合。同時觀察孩子對談話內容及深度的反應,以便及時調整。
4、要注意談話的語言要生動活潑
和孩子談話的時候要注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比如用通話故事進行比喻。因此,這就要求家長一定要注意談話的語言,力求準確、形象、生動,使孩子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實現談話語言的科學化、藝術化。我們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如果家長在談話中,能夠準確地表達內容,同時力求生動、形象,孩子易于理解、領會,特別是若多用激勵的語言給予表揚、贊許,即使是批評也講得委婉得當,而不是生硬的說教、粗魯的訓斥,這樣孩子易于接受,同時也樂于接受;反之,孩子不但不易于接受,還會產生對立情緒,甚至產生爭吵,使談話不歡而散。
孩子和我們的世界觀不一樣,所能接受的方式也不一樣。想要教育好孩子,想要和孩子搞好關系,好好交流,我們必須用他們的方法,這就是最基本的搞好親子關系的方法。
下一篇:怎樣幫孩子找到合適的朋友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性認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