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性教育的發展現狀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25
閱讀 :511
在20世紀20年代,被稱為“性學博士”的張競生就提出實行性教育的主張,但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社會上有少量的性教育書籍只是自發地流傳。1963年,周恩來總理召集一批專家座談,提出推行性教育的要求,但是在當時“左”的思想影響下,這一正確主張也沒有得到實現。
到了全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情況才有了很大改變。從1985年開始,在上海進行中學生的性教育試點,取得很大成功。1988年6月,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文,在全國推行中學生的青春期教育;90年代初又把性教育列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學內容之一。由政府正式頒文推行性教育,這是史無前例的,是社會精神文明的一大發展進步。
當然,這個發展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家長表示反對,說“孩子本來不懂,你們教了反會學壞”。少數中學校長氣勢洶洶地說:“學校里怎么能講這種烏煙瘴氣的課?只要我還當一天校長,學校里就不允許開這種性教育課!”以上這些錯誤認識直到幾年后才得到澄清。
還有一個分歧主要是在學術界發生的,主要就是性教育究竟只是性的知識教育還是涉及面很廣。本來,許多人認為性教育就是一種知識教育,1988年10月在江蘇太倉召開的全國第一屆性學研討會就定名為“性知識教育研討會”,經過與會的一些學者提出不同意見,才統一了認識,認為性教育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性的人格教育,包括理想、道德、情操、習慣、作風等;其次才是性的知識教育。當然,這兩方面的內容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
從中國現代的狀況來看,如以對象劃分,性教育包括四個方面:
1、對兒童的性教育;
2、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即“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
3、對新婚夫妻的性教育;
4、對中老年人的性教育。
現在,在中國“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由于政府的提倡,最為普及;對新婚夫妻的性教育次之;對兒童的性教育則基本上還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