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自傷等心理問題青少年已超過3000萬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5-13
閱讀 :423
由上海市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的第73期“東方科技論壇”,首次將會場搬到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聚焦“嚴重精神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策略的前沿研究”。中科院院士賀林強調說,能吸引3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參加這次會議,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管我們愿意與否,我們正無情地進入到了‘精神疾病時代’,面對精神衛生問題的嚴峻挑戰”。
統計顯示,我國精神分裂癥的人群患病率達1%,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的患病率更高,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我國北京、上海等城市抑郁癥患病率高達4%——8%。目前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已超過8300萬人,以精神分裂癥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達1600萬人。此外,存在暴力攻擊、自殺自傷等心理行為問題的兒童青少年已超過3000萬人。近年來,以神經癥為代表的各種情緒問題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隨著自然和人為災難事件的頻繁發生,與之相關的精神障礙也日益增多。
精神疾病已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衛生部發布的資料顯示,與精神疾病和行為障礙相關的疾病負擔占全部疾病負擔的20%,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并將上升至全部疾病負擔的四分之一以上。
由于多數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仍未完全探明,極大地影響到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難以做到在主要癥狀出現之前進行早期識別。治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目前尚無藥物能根治任何一種精神疾病。
針對這些現狀,與會專家建議,要打破目前精神病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影像學等相關學科各自為政的局面,充分利用作為國內最大的專業精神衛生機構70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臨床病史資料,攜手促進其發病機制的突破,造福于患者。
“在‘黑匣子’之謎尚未解開之前,預防仍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敝腥A精神病學學會名譽主委、上海市精神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明園教授說,國內外現有的經驗已證實,通過對已知危險因素、高危人群的干預,就可以減少、延緩精神疾病的發生,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如國外已有的研究證實,對老年癡呆癥采用改善腦部供血等措施,可使其平均發病年齡由原先的75歲延遲到80歲,使患病人數減少一半。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探索形成的集預防、治療與康復為一體的三級防治網絡,也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上海模式”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