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也是父母的心頭事,但是有些父母力不從心,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將孩子寄放在親戚家或者很少有時間與孩子相處;也有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父母做就行,讓孩子的信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不論是第一種類型的父母還是第二種類型的父母,他們都犯了錯誤,那就是對于孩子太“過”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類父母的具體知識吧!
孩子心理素質差 失敗的家教難逃其責放任自流型父母——孤僻的孩子
再有一種教育方式是放任性的,這種父母有一部分是迫不得己的,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壓力過大,這些做父母的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管孩子,這就容易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所以在孩子成長階段不是絕對不能和父母脫離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試想如果一顆小樹,不修剪,會長成參天大樹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是要求父母放棄工作去全心全意的去照顧孩子,當然這也不可能做到,我們所要求的只是要父母多抽出時間去陪孩子。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人疼的,有人愛的,當他們這種被愛的需要滿足后,也許他們會去試著愛別人,回報別人,也許會體諒父母的難處。這樣孩子不至于發展的太過偏離正軌。
當然最好的就是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能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并能接納孩子們合理的想法和建議,他們互相尊重,彼此體貼關心,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則, 而愛而不嬌, 嚴而有格, 寬松而不放任, 自由而不放縱,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處理好“度”這個問題, 則是家教的成功秘訣。只有尊重孩子, 以理服人, 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超人型父母——自卑的孩子
有一種家長認為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什么都不會干,每當孩子想去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時,父母總會沖到前面,總說你不會做,你做了也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做什么都失去了主動性,表面看上去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實則是害他們,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會去主動思考,而是想到父母重復對他們所說的話,我在努力也沒有用,我干不好的,這樣在心里就會產生自我否定的的意識,隨即自卑心理便產生了。再有這樣還會形成一種心理,叫習得性無助,孩子們會想反正我什么也干不好,那我干脆什么也不干了。由此,做父母的能事事都為孩子充當保護傘,鼓勵他們做事情的主動性,積極性,即使他們做錯了,那也是他們的付出,不要輕易去否定這種付出,要做適當的引導。這把保護傘,偶爾讓孩子們暴曬,也許并不是一件壞事。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各位父母對于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了新的心得體會。小編提醒各位父母,孩子的教育千萬不能小覷,好的教育可以為孩子打下一生的基礎,而太“過”的教育則會讓孩子的人生受到很大的影響,更有可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孩子生長過程中的早期親子關系
下一篇:與孩子更親近的四個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防止親子爭拗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