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都是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孩子,恨不得將孩子捧上了天,你咋不飛呢!雖然小編的話有些不中聽,但是心理健康專家認為,有的父母甘愿為孩子犧牲自我,的確有些不值,甚至會毀了孩子。
哈爾濱有一個單親母親,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孩子兩次考研兩次失敗,為了母親他還想再考。但嚴重的抑郁癥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殘,母親奪刀相救,結果誤刺母親,險些要了她的性命。這位母親本來是一個性格開朗、工作干練的基層婦女干部。當她下決心進城陪讀的時候,剛剛40歲出頭。她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兒子身上,就像一場賭博。母親為兒子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使自己的生命黯淡了,沒有了光和熱。母親的“犧牲”也使孩子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沒有了自我選擇的空間。結果換來的是什么呢?不僅是考研的失敗,也毀了孩子的人生。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僅在家中一切為了孩子,一切服從孩子,業余時間也全搭給了孩子。好像孩子培養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孩子進步了,也就是自己上進了;孩子將來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犧牲自己,為了孩子”是理所當然的。而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則是得過且過,不求進取,“混唄”成為一些人的口頭禪;對自身的充實、進取毫不顧及。
事實表明,自我否定感強的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其觀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對自我的不滿意導致了渴望子女出人頭地的補償心理強烈,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來的消極、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為特征,會通過有意無意、長期反復的言傳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驚人相似的復制。如果當孩子將來成為人之父母之后,也來個自我否定,同樣是“為了孩子,犧牲自己”,豈不是對父輩的期望極大的諷刺么!由此看來,一些父母現在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孩子,不僅僅是犧牲了自己,同時也是犧牲了孩子應當從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而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因為父母的成就動機既可為子女提供樣板,又可以為子女提供一個促進其成就動機的家庭氣氛。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口頭教育,廢話連篇,結果孩子還不愿意聽,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與其每天唾沫星子亂飛,還不如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觀察自己在為人處事是如何做的,這比說教要強多了。
推薦閱讀:怎樣減少和寶寶的沖突?
下一篇:家長與孩子產生隔閡的三個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心只賺錢的父母往往親子關系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