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雖然是家長撫育孩子長大,但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懂得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就會用嚴肅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孩子,但是這樣未必有效果。從親子關系來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父母對孩子太苛刻,或者父母和孩子的距離太遠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和很多方面的。因此家長要注意以下的行為:
一,不要認為學習成績至上
一些家長對孩子提要求的口頭禪就是“只要你的成績好,其他都無所謂。”待孩子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重才輕德的教育育不出真正的人才,而有才無德的人也不會受到尊重。隨著包括品德在內的綜合評價納入某些省份高考評價體系,品德已成為衡量教育效果和人才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期望虛高,脫離孩子的實際情況
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長就像對股市一樣,期望虛高,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一味盲目跟風、從眾,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可供復制的成才之路。家長要基于孩子的實際,發(fā)揮孩子所長,讓他成為一個可能成為的人。
三,嘮叨、抱怨多于傾聽和表揚,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當孩子沒有考好或經(jīng)過輔導仍對問題不理解時,有的父母便不冷靜地說“笨蛋”、“豬腦袋”等。當孩子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或沒達到父母要求時,有的家長不分情由地指責孩子“沒出息”。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有的家長甚至說“你就不是念書的材料”。這些話會讓孩子很傷心,導致孩子得不到認同,并且缺乏自信,更易產(chǎn)生對抗和憤怒情緒,使親子關系往更差的方向發(fā)展。
家長總是說孩子沒用的話,那么孩子不僅會因此產(chǎn)生消極心理,開始否定自己,而且會開始恨家長。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有點,家長有很高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遠離實際,要根據(jù)自己的孩子的情況對孩子安排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家長只有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做法是對是錯,孩子愿不愿意接受。
相關閱讀:父母的話能塑造孩子的個性
下一篇:家長的愛要適當,不能溺愛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哪些孩子的智商會更高一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