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家庭條件優(yōu)越的孩子之所以更“憂郁”,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家庭的環(huán)境、父母的心態(tài)密切相關。
父母期望值高,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往往以“成功者”的心態(tài)和標準,希望塑造“成功的孩子”,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不允許也不接受孩子有一點點“不優(yōu)秀”。一些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嚴重的心理挫敗和創(chuàng)傷。有一位父親是高校教授、母親是小學校長的女生,因不堪學業(yè)重負而多次離家出走,說棄學“是對父母的最大懲罰”,痛恨“生在這樣的家庭”。后孩子被診斷為憂郁癥,住院治療。
家庭減壓功能缺失,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往往把社會壓力家庭化,學校教育延伸化,孤獨的孩子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壓力無處宣泄釋放,久積成疾。李箕君說,家庭應該是孩子娛樂放松、宣泄減壓、調適心理的“心靈港灣”,父母也應該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詢師。
孩子心理的“先天不足”,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少數(shù)家庭過于功利性的教育,強化了孩子的虛榮心,也加劇了孩子心理的脆弱和不穩(wěn)定,造成他們在挫折面前“輸不起”。這類家庭的孩子往往早期教育扎實,聰穎好學,在校多是尖子生,多在贊揚聲中長大。一旦學習成績退步,首先是自己接受不了,心慌意亂,煩躁不安,原來的心理優(yōu)勢很快喪失殆盡。越有壓力越考不好,名次越考越低,孩子感到絕望無助,心態(tài)突變,會由“爭強好勝”急轉為“自我否定”,自我評價系統(tǒng)坍塌,甚至會產(chǎn)生自殘、自殺等過激行為。
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有一個問題家庭,站著一對問題父母。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從解決父母、家庭的問題入手。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持久動力。
下一篇:幽默的心理力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暴易增加孩子患焦慮癥風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