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中醫學中沒有神經衰弱這個病名,但根據神經衰弱病人的臨床主要表現如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心慌、頭昏等,可在驚悸、不寐、健忘、頭昏、脅痛等中醫病癥中找到相應的論述和治療。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對神經衰弱的認識是很精辟的。早在2000年前,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對本病的主癥---失眠有明確地論述。《靈樞·大惑論》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人于陰,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人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神經衰弱的主癥,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縱觀有關中醫的論述,神經衰弱的治療,可分以下七種類型辯證治療。
1)病因病機
本型患者多因勞心過度,或為學生日夜苦讀,或為成人操心家事、事業過度,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產后出血;久病體衰,大手術后等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足,血不足則無以養心,心神失養則出現失眠、心悸、頭昏等神經衰弱的表現。其中勞心過度是導致心脾兩虛進而神經衰弱的最常見的原因。心主神明,脾藏意,主思,思慮過多則氣機阻滯、不暢,脾胃運化無力,以致氣血不足,不能養心安神,導致神經衰弱。這就是為什么神經衰弱以青壯年,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者為多見的原因。
2)主要癥狀
精神困倦,自覺軀體易疲勞,對日常工作感到吃力;記憶力差,閱讀書籍不能很好記憶,勉強記憶則引起頭痛;一般情況下頭暈,工作緊張時可昏倒;有時困倦思眠,但睡不沉;心悸氣短,上樓走路時較為明顯;食欲不振,大便稀少;婦女多有經期錯后、量少、色淡等現象;或一月行經兩次,經量較多,經期上述癥狀會加重;男子常伴有性欲減退;患者目前或以往有崩漏、月經過多、貧血、大手術等病史;一般形體瘦弱,面色萎黃,唇舌色淡,脈緩弱
下一篇:神經衰弱的藥膳療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沖突、性格與神經衰弱有何關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