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同性戀是由什么決定的?對同性戀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疑問,比如同性戀到底是什么因素決定的,或者同性戀是否是天生的。針對這些疑問,現在心理健康專家就為大家具體分析同性戀的出現。
性取向是“持久性的對一個或兩個性別產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由此可見,在這個定義中沒有提及性行為。所以,性取向和性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人們通常所說的同性戀指的是具有同性性取向的人,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性取向就會導致什么樣的性行為。個體被異性吸引一定渴望和異性發生性行為;個體被同性吸引一定會渴望和同性發生性行為。但是,這個命題的反命題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個體和異性發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異性(異性戀);個體和同性發生了性行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同性(同性戀)。
性取向是由什么決定的
性取向在個體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不受環境影響而改變。性取向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雖然科學界的對于性取向的共識指出,性取向是持久性的,不可改變的。但對于人類來講,性行為是高度可控的。所以一個人完全可以有與性取向不相符合的性行為。也就是說,一個異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同性性行為,而一個同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異性性行為。所以,區分性取向與性行為,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個同性取向的人可能選擇與異性有性關系甚至結婚,這只說明他(她)的性行為對象是“異性”,并不意味他(她)的性取向“變為”異性取向。有些人相信所謂“假性同性戀”或“境遇性同性戀”,他們舉例認為軍隊里、寺廟里,有些人是同性戀,但離開之后,就不再是了,并以此來證明性取向是可以改變的。這也是典型的將性取向與性行為混淆的例子。這些人中很多只是在特定環境里,由于缺乏接觸異性的機會,所以介入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他們從未屬于同性取向。
如何判斷自己的性取向
性取向的定義是指對于某個性別(或兩性)的性欲望和感情欲望。所以判斷性取向,兩個因素都需要具備。很多人僅僅通過機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達到性高潮,所以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出現,并不須要有性行為或感情關系經歷。有些人錯誤地以為,如果沒有嘗試過,性取向就無法判斷。性取向實際上是一種直覺,即使一個人在還沒有任何性經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歡”來表達親密關系,但喜歡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如果不具備性吸引,那顯然也與性取向無關。同性性取向的人,完全可以喜歡異性,也能有很深層的友誼。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過自己的直覺,感覺性吸引和感情欲望,才能做出判斷的。
其實同性戀問題,現在都是具有很大爭議的一個現象,所以面對同性戀,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持非常排斥的心態,但是心理健康專家要告訴大家,其實同性戀并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只是性取向的改變罷了。
推薦閱讀:早戀也可能導致同性戀
下一篇:從醫學視角看同性戀的形成因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面對同性戀我們應該寬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