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絡的迅速發展和青少年網絡群體的日益龐大,給小學生的道德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去年我們對城區小學生家庭電腦使用情況進行的調查統計,約有38%學生家庭擁有電腦,家庭已經聯網的占50%以上。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數字還在增加。因此,如何結合網絡時代的新特點,探索加強小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方法,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網絡時代和小學生網絡道德素養問題的提出
對于小學生來說,網絡世界就象一塊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為這是一片沒有國界、沒有傳統藩籬、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標新立異的“飛地”。首先,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網, 并在網上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絡資源,甚至在網上發表任何越軌的言論而很少受到懲罰。這種情況使網絡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現實世界而成為“虛擬空間”。同時,由于網絡法規建設的滯后,網絡世界的無序狀態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其次,由于網絡的跨國性和即時性,網絡在傳播知識和健康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反動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東西,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不遺余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可以這樣說,由于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加緊學習網絡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我們的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都應該適應信息網絡化的特點,否則是很難做好的。”
作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說網絡時代對我們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但是,網絡時代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也并非毫無辦法。因為網絡說到底還是一種新的技術工具,是由人發明出來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獸,它給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機遇。利用網絡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傳統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應當趨利避害,加強引導,把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與現代網絡結合起來,利用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寓教育于網絡,通過網絡來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目前加強小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應是當務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并在全社會網絡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網絡條件下加強小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若干方法
小學教師特別是小學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網絡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引導小學生正確看待網絡時代,學會利用網絡,因勢利導,積極規范青少年的上網活動。我們學校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教師首先主動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做小學生的表率。教育者應當受教育。這種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知識的學習問題;另一個是教師網絡道德素養的提高問題。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一的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小學生上網的指導。自從去年以來,我校已對全部教師進行了數次網絡知識的培訓,同時為每個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學校還花費20多萬元組建了的學校電腦室,并和江山廣電網連接。由于采取了這些措施,目前,我校教師100%都會上網,其中不少人會利用網絡制作課件或主頁。在了解網絡的同時,教師為人師表,也必須率先垂范,做好小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謂“先莫先于修德”,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絡道德,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了規范教師的上網行為,學校還制訂了教師上網的若干規定,保證了教師對學生上網的正面導向作用。
2、信息技術課教師在小學生電腦課中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范小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組織學生學習網上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不破壞網絡秩序;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鑒于網絡世界的特點,我們一方面在三至五年級選拔出三名網絡管理員,為他們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另一方面則需要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絡法規或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絡人。
3、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兒童網站。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少年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網、中青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在了解網絡安全知識后,我們還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有意義的網上活動,參加《少年電腦報》、《中國少年報》組織的競賽活動。這些活動得到了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的歡迎。正如一位家長指出的:“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少年兒童網站,孩子們就沒有閑暇時間瀏覽成人網站!他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還看不過來呢”!
4、鼓勵、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免費資源,自己設計制作網頁或網站,主動占領網上陣地。在當今網絡時代,僅僅對青少年兒童上網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是不夠的,小學教師和德育工作者還應該主動出擊,利用網絡提供的免費資源,如免費主頁空間等,建立自己的主頁,通過網絡推動小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建設。去年以來,我校已率先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上電腦課時,輔導學生制作自己的網頁,展示自己的才華。
5、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培養的一種途徑。學校經常組織有關網絡、時事、科學類的知識競賽;通過班隊會交流上網心得;通過小廣播介紹小經驗;舉行“網絡安全”的專題講座;通過網上論壇話題等等有益的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中已經滲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長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素養。
6、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任務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效率。因此,在任務設計伊始,就應該考慮到:此任務讓學生受到那方面的教育?如何讓學生接受這次道德的洗禮?甚至可以圍繞某一種要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道德品質來設計一個全新的任務。只要能完成具體和操作目標就行。比如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畫圖》,可以設計一個讓學生“畫祖國大好河山”的任務;教學《文字排版》,則可以讓學生對一篇介紹祖國壯麗山河的文章進行排版。不同的任務設計,同樣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無非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罷了。
目前,在全校教師的努力下,廣大師生出現了都會建立自己的郵箱,在網上瀏覽信息的新局面。這是一道多么靚麗的風景線呀,它是網絡技術在初等教育中的有效應用。主動占領網上陣地,變堵為導,利用網絡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這是網絡時代德育工作者面臨的嶄新課題。我們衷心希望廣大的小學教師和德育工作者行動起來,學習網絡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絡時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給孩子們一個廣闊的、蔚藍的、純凈的網絡空間。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