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絡越來越發達了,在網絡發達的同時,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不過,也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不良影響,甚至傷害到人們的心理健康。比如學生就很容易出現網絡心理障礙,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那么,網絡型心理障礙是疾病嗎?
近日,有一則報道稱,某高校有個學生,生活中的他不善言談,卻特別喜歡泡在網吧里聊天會友。在網上口若懸河,成了人見人愛的“大眾情人”。而且,他在網上越是感到得意,在現實生活中就越是木訥笨拙。這位大學生經心理醫生檢查,被告知患上了網絡性心理障礙,看下心理探秘。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典型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情緒低落、無愉快感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欲下降、體重減輕,容易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嚴重者社會活動減少,有自殺意念。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早期,因患者感受到上網的樂趣,因而上網時間不斷延長,由此出現記憶力下降。以后發展為依賴性,表現為每天起床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上網后精神狀態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晚期患者一旦停止上網,就會出現急性戒斷綜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殘或自殺手段。
網絡性心理障礙以至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當然,并非所有愛上網者都會罹患這種病癥,因上網聊天而出現或加重社交障礙、行為異常、人格障礙、心境障礙、交感神經系統失調者,大多原來在心理上就存在某些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自卑和人際交往問題。越是自卑感強的人,其歸屬感和受人尊重的潛在意識越強,而網上的社交狀態正好成為他們逃避現實的“世外桃源”。在那個虛擬的世界中會讓他們體驗到無與倫比的輕松、自在,滿足個體的控制感。但是,這種來自網上的滿足感、控制感畢竟不同于現實世界。心理健康的人能認識到這一點,因而他們不會沉湎于網絡。而對一些原先有一定心理問題的人來說,網上的活動具有補償性的滿足感,往往難以自拔。
“一網情深”了,在現實生活中顯得難以適應,同時存在諸多情緒低落、能力下降等心理問題時,很可能是患上了網絡性心理障礙,應該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絡的依賴,請教心理醫生也許是更為明智的。
總之,小編希望各位都要明白,網絡盡管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當中也存在一些隱患,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家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多多注意,要合理的使用網絡,而不是過分的依賴網絡。
推薦閱讀:網癮會左右青少年的心理成長
下一篇:如何判斷孩子存在網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了網癮綜合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