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鑒于我國目前人群中有86.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多年從事心理疾病預防工作的心理專家李寧,開出了一劑“快樂人生”良方,以幫助人們避免心理問題發展為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
一是從完善個人性格入手,塑造一個相對健全的人格,通過不斷陶冶個人情操,端正人生態度,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同時要熟悉到人無完人,學會接納別人的優點短處。二是遇事多層次、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切忌遇事完全主觀化,以免因主觀化導致片面。對一些問題從負面影響考慮過多會導致壓力加大,從而產生的負性情緒強烈,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比如,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血管病、高血壓、癌癥、胃潰瘍、神經性皮炎等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因此人們遇事不可片面、偏激。
三是要善于幫助別人,樂于助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幫助。當一個人碰到挫折、壓力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御機制,假如通過換位思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仍然無法排解郁悶的情緒,要尋求親人朋友的幫助。以傾訴的過程緩解壓力,換句話說,是把自身的包袱讓別人分擔了一些,從而起到了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
李寧認為,最科學的預防辦法莫過于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出現負性情緒和心理問題時,應該主動找心理醫生進行咨詢,專業心理醫生會提供一個有效的建設性的干預措施,避免心理問題進一步發展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