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9日成都舉行的“保護網癮少年成都大行動”中,中國經濟導報社網癮防治中心主任張春良透露,目前他已經獲得了全國20多個家庭、63位網癮少年家長的授權,下一步,他將針對整個網絡游戲產業進行一場集體公益訴訟。
2004年12月,天津市塘沽區13歲男孩張瀟藝因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從24層高的樓頂上跳樓自盡。近日,“保護網癮少年大行動”的發起者張春良代張瀟藝父母將訴狀遞交到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預備起訴張瀟藝死前在網吧所玩游戲的開發商。
據了解,張春良走訪了全國260多家網吧,搜集了700多例網絡游戲傷害案例。張春良說,張瀟藝的悲劇絕非個案,實際上,由于玩網絡游戲引發自殺、過度疲憊死以及因虛擬資產引起爭斗等悲劇事件,近年來已層出不窮。
“一個少年的沉溺,就意味著一個幸福家庭的毀滅!”張春良說,網絡游戲的設計理念就是引人上癮,青少年的世界觀和自制力都尚未成型,他們終日沉溺于網上情節,像吸毒一樣上癮而無力自拔,他認為,“網絡游戲的消費和毒品的消費本質上沒有區別,讓玩家沉迷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中尋求不斷的刺激和快感,將虛幻世界與現實世界混淆。我們買到劣質食品,可以到質檢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向商家索賠,可是誰來為網游產業遺失的社會責任買單呢?”
張春良說,通過此次公益訴訟,他希望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并讓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法規,規范“網游產業”。
下一篇:染上“網癮”板子該打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上網“成癮”的幾種癥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