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年輕人選擇自殺,這并不是一個人的事。很多時候自殺的產生,是因為某種公眾的偏見與冷漠造成的。所以,自殺,更多的是社會群體的功課。
自殺原因與預防分類:
1.沒有安全感。陷入極度的懼怕。這種懼怕比對死的懼怕還要強烈。假如自殺未遂,自殺者往往會后悔自殺行為,并希望自殺沖動能夠及時抑制。
預防方式:
①消除不必要的懼怕,但是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如心理專家是否及時趕到、懼怕事物能否及時消除等;
②行為限制,不讓他有自殺的可能,在他冷靜下來以后就可以消除自殺念頭,這是最有效的做法。
2.失去社會歸屬感。
感覺到被拋棄,被社會組織或社會團體拋棄、被戀人拋棄,有時社會角色扮演失敗也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情緒極端時可能感覺到被整個社會所拋棄。失去社會歸屬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會中的坐標和參照系,引發絕望。有時擔心失去社會歸屬,或者預計自己將失去社會定位也可能誘發自殺。
預防方式:
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這是最簡單實施的做法;
②強化他們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社會歸屬和社會關系,父母、子女等不可改變的血緣關系是最佳的選擇;
③認可他們的成績,幫助他們恢復自信;
④幫助他們進行人生規劃,對自我重新適當定位;
⑤將外部現象合理化,比如被拋棄是特定條件下不可避免的現實結果,再如拋棄感覺僅僅是一種錯覺和假象。后三種方法應該在專家指導下進行。
3.痛苦的煎熬痛苦的折磨可能來自生理的和心理的,有時也可能兩方面都有。為了緩解甚至終止痛苦,就有可能選擇自殺。
預防方式:
①心理的痛苦可以通過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緩解、消除。
②生理的痛苦,例如疾病的煎熬,目前除了疾病治療、止痛藥(甚至毒品)、痛覺神經阻斷等方法,無其他對付良方。
4.生活單調、無挑戰性
許多了無生趣的人都是陷入到單調、重復日常生活,而無法發現生活的人。他們有的是的的確確生活單調,但是各方面條件(非凡是自己的心靈)的限制,讓他們不敢面對競爭的挑戰,年復一年逐漸消磨了對生活的新鮮感。
預防方式:
這類自殺的預防就是讓他們學會生活。
5.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癥、抑郁癥、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導致自殺。
預防方式:對這些心理疾病的治療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6.假性自殺行為本質上屬于事故。許多自殺者沒有自殺動機,本意并非自殺,但是由于操作不當,使得某些危險行為(致死概率很高)成為事實自殺。這些行為主要有:①追求瀕死經驗;②以自殺相威脅達到特定目的;③窒息性性快感;④速度沖動、高處興奮體驗、冒險刺激等往往吸引人們進行極限運動,如瘋狂賽車、極限攀巖等。
預防方式:
對這些危險行為應該用認知療法充分揭示風險,得失分析后再讓他們重新選擇。
下一篇:體驗欺壓男人快感年輕女性沉迷網上“養男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電子寵物已過時 如今流行發短信網上“養男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