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昨日是第十四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帶著對成都孩子的關愛之情,昨晚,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哈佛大學博士后研究員朱利安·泰普林教授在本報上了一堂名為“你的孩子可以更加優秀”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課。短短的兩個小時內,泰普林教授精彩的講解獲得了全場熱烈喝彩。
由于場地有限,本報只發出了300個免費聽課名額,然而直到昨晚開課前,仍然有讀者打來熱線索取聽課名額。不少愛子心切的媽媽們更是餓著肚子,下班后直接趕到報社搶占“有利位置”。離開講還有1個小時,300個座位已經座無虛席。后來,連會議室里的過道上也站滿了家長。
“為什么今天我要來到這里講課?”一頭白發、風度翩翩的泰普林教授以20年前與中國結緣的故事作為講課的開場白,深深吸引了臺下的“學生”。雖然教授特意安排在講課結束后為家長們提供半個小時的提問時間,但講座還沒進行到一半,家長們提問的紙條便陸續被遞上了講臺。這位致力于中國青少年問題調研的知名專家為數百名成都家長上了一堂生動的娃娃心理健康課。
怎樣戒掉孩子的網癮?
———送孩子參加封閉式的心理拓展班。
“戒網癮”是不少父母關注的問題,講座開始不久,一位姓李的女士便遞上了紙條:“我的孩子今年13歲,從去年開始,他就沉迷于網絡游戲,雖然娃娃的成績在班上還算中等,但我害怕長此以往他的學業就荒廢了,我該怎樣幫孩子戒掉網癮?”
朱利安·泰普林:孩子長時間和電腦在一起,他的思維將與電腦的符號式機械思維趨同,弱化了人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應能力、應對能力。而且網絡游戲良莠不齊,長時間陷入暴力和色情游戲中,對道德觀的形成有不良的影響。對有網癮的孩子采取說教甚至是個別談話式的心理輔導都是無效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建議家長送孩子參加封閉式的團體輔導和心理拓展特訓班,強制性地把他與網絡隔離開。封閉訓練應以易于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游戲和活動代替上網行為,讓每一次主題活動都使孩子發生一次“刻骨銘心”的改變。
孩子總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
———幫助孩子建立目標。
“我家的孩子不愛上學,總覺得學習是父母要求他做的事。”面對這樣一個讓眾多父母頭痛的問題,泰普林教授開出了讓孩子建立目標的“藥方”,提出在孩子早期就讓他們看到許多可能性,“比如讓孩子了解外交官是怎么回事,司機是如何在工作的……讓孩子看到將來自己可進行的多種選擇,當孩子有了目標,就會主動地為實現目標去學習,而不會認為學習是父母的事。”
孩子早戀了,問題嚴重嗎?
———坦誠地與孩子交流。
面對眾多家長的擔心,泰普林教授告訴大家“孩子早戀,沒有那么嚴重”。教授分析說,通常青少年發生早戀和環境有關。他說,如果孩子發生早戀,家長不必“驚慌失措”,而是應該坦誠地與孩子交流,肯定他們純潔的感情,同時站在孩子的立場,告訴他們感情不應該以犧牲學習和自己的前程為前提,讓孩子對這段感情負有前瞻性,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出早戀的陰影。
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孩子們走進青春期,很多話都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面對這種年齡段的孩子,許多家長往往束手無策。“孩子長大、離開父母的懷抱,是最自然的事情。”泰普林教授首先打消了家長們的顧慮。他告訴講臺下的家長朋友們,父母有時候需要拋開自己和子女間的家庭關系,以一種“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這樣一來,才能更加理解孩子的心態,拉近父母和孩子間的年齡距離。
孩子什么事都要父母做決定
———不要對孩子吝嗇表揚。
“我們從小對女兒要求十分嚴格,導致她過于聽話,做什么事都要問父母,現在女兒已10多歲,還沒自信,什么事都要父母拿主意,怎么辦?”楚先生的問題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對如何樹立孩子的信心問題,教授的答案很簡潔:“就是表揚,不要對孩子吝嗇自己的表揚,什么優點都是表揚出來的,表揚多了,孩子的信心也就越多了。”
下一篇:在“未管所”探心理矯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校社會齊抓共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