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第三屆泛亞太地區心理衛生研討會今天結束。本次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錢銘怡教授關于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研究,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錢教授對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進行抽測,結果表明,大學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網絡成癮者,在被試者中占到6.4%。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01年1月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第7次統計,我國網民總數已達2250萬,56%的互聯網用戶年齡在24歲以下,北京是網民分布最多的地區。
錢銘怡教授在北京高校的取樣發現,被試大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于工作學習或與網友聊天,其次是收發電子郵件、游戲及影視音樂等娛樂。很少有人花時間參與網絡賭博。被試學生每周使用電腦或網絡的時間與其網絡成癮呈正相關趨勢,而成癮與使用電腦或上網的年限等沒有必然的聯系,甚至成負相關關系。
國內外許多學者都認為,網絡成癮現象與賭博現象特別相似,是在沒有致醉物情況下的行為沖突。國外有報告對網絡空間的基本心理特征做了總結,其中包括:有限的感知經驗,靈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間界限,時間的延伸和濃縮,永久的記錄,易于建立的大量人際關系,夢幻般體驗以及黑洞體驗。
有研究表明,網絡成癮者每周使用網絡平均38.5小時,而非成癮者僅為4.9小時;83%的網絡成癮者是開始使用網絡一年內出現癥狀的;網絡成癮者中78%是使用聊天室、網絡游戲和新聞組這類偏重雙向溝通的功能,而非成癮者上網多數出于工作或學習的需要,是將網絡視為工具;網絡成癮者普遍認為使用網絡對他們的學業、人際關系、經濟狀況和職業造成中等或嚴重影響,但又普遍忽視網絡成癮給身體帶來的危害。錢教授在與其學生近期進行的調查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錢教授說,盡管網絡成癮尚未作為一種正式定義的疾病被收錄到診斷體系中,但是國內外許多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已經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數量可觀的病例,而且,94%的被訪醫生認為,網絡成癮的實際發生率遠比臨床就診的人數要多。
新疆醫學院一附院的崔俊南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在過去的幾年中接診過一些使用電腦或上網成癮的大中學生,并收治過兩例這樣的病人。他說,那些性格內向、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困難,而且家庭缺少幸福感或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劇烈沖突的大中學生,最容易變成網絡的俘虜。
下一篇:帶上健康的心理上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重度網絡上癮如吸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