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統計顯示,在我國“網民”中,25歲以下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驚人速度增長。怎樣才能趨利避害,既讓孩子在網絡空間中徜徉,又不致嗜網成癮、玩物喪志?就此,記者進行了一些走訪。
學生:不把上網當作逃避現實的工具
劉某:開封某中專學校學生,16歲
劉某講述了一個他同學王某的故事:他因為成績不好,不討家長與老師喜歡,朋友也很少。但在網絡游戲中他卻是一個高手,在網絡小說里面他還是一個行俠仗義的大英雄;通過QQ他還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據了解,像王某這樣,由于現實不如意而沉溺于網絡者占青少年網民的60%以上。劉某說,把上網當作逃避現實生活的工具,只會離現實越來越遠。
家長:網吧上網百害無一利
馮女士:鄭州市一學生家長
“我女兒今年15歲,自從迷上泡網吧后,整天不著家,現在每門課只考幾分。網吧那種地方,實在不是一個女孩子呆的地方,安全沒有保證,我們整天揪著心,批評教育過她,也哭著求過她,但她就是戒不了。作為家長,我懇求網吧的人,孩子們去上網的時候,一定要看他們的身份證。”
馮女士說,孩子自制力太差,網吧監管又不嚴,一些暴力游戲、色情網站真讓家長放心不下,去網吧上網對孩子實在是百害無一利。要是學校能提供上網條件,讓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上網,那樣孩子不僅能學到東西,上網的時間和內容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教師:引導孩子有目的、有節制地上網
程老師、張老師:鄭州市某中學教師
“以前班上有一個14歲的孩子,從家里偷了1000元錢躲在網吧里三天三夜不回家,連警察也沒有找到他。后來就用QQ和他聊,才把他找回來。”
據程老師和張老師講,通過此事他們也學了一招。在引導孩子正確上網的時候除了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批評教育外,還嘗試著和他們在網上聊天,做網友,這樣,他們反而慢慢戒了網癮。
程老師和張老師說,要引導孩子有目的、有節制地上網,切忌盲目性和隨意性,只要孩子有節制、有選擇地在老師或家長的引導下上網,就可以減輕或避免傷害。
專家: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起來
嚴勵:河南大學教授、網絡研究方向學者
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的話,那么他對于上網的時間和內容的選擇就理智些。因此,學校要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和學生多溝通,共同學習網絡知識,引導孩子健康上網;社會和社區要為孩子們多提供一些活動的場所,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充實起來,這樣孩子們就會感到生活很有意思,就不會在網絡的虛擬空間中尋找感情寄托。
下一篇:網絡流行“壓力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戀網要從家庭教育上找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