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孩子學習帶有網絡游戲的教材,那么學生上網成癮的比例很可能會迅速上升。”著名戒網癮專家呼吁,有關“摩爾莊園”游戲被收錄小學教材的做法是錯誤的。
如何看待網絡游戲,這是目前教育面臨的一個問題。2006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表明,中國小學生上網人數已經達到3000萬,而這 3000萬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玩網絡游戲。面對如此龐大的小學生網民,想靠“堵”來隔離網絡游戲對小學生的誘惑,顯然不切實際,教育工作者沒有必要談“網絡游戲”就色變。因為不正視現實,采取逃避問題的方法,是無助于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會讓問題在遮蔽的過程中越變越壞。
認為網絡游戲進教材,就會讓學生成癮的觀點,沒有數據支撐,邏輯上把正確引導網絡游戲和催生網癮混為一談,否定了教育對兒童玩網絡游戲的正面引導作用,并不見得正確。如同上世紀80年代初,教育工作者談性教育、生理教育便色變一般,以為這樣的教育會讓學生沉迷于“色情”而不能自拔,但事實否定了這種“想當然”的觀點。從目前的“性教育”來看,有多少“色狼”是正規“性教育”結下的惡果?恰恰相反,有關專家在研究青少年性犯罪之后得出的結論是:“他們都缺乏了解正確的性知識的渠道”。
網絡游戲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這點孩子可能認識不到,但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而不能極端地把網絡游戲當做惡魔。那種認為網絡游戲就是“電子海洛因”,一口都不能沾的觀點是極端片面的。小學生正處于喜愛游戲的年齡,游戲是孩子的權利,雖然我國對中小學生上網吧有嚴格限制,但并沒有否定其在教師和家長引導下,選擇健康網絡游戲進行娛樂的權利。
歸根結底,問題根本在于如何引導,而不在于該選擇“引導”還是選擇“堵”,教育工作者應該有開放的心態,如果還在后一個問題上糾纏不清,只能說是教育理念沒有“與時俱進”。
下一篇:沉迷網絡易患“夜抑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民普遍受“心理疾病”困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