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絡依賴”助長了網絡暴力,網絡民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當然是一種進步。但網絡成為公眾參與的主流渠道,公眾參與對網絡形成過分的依賴,就絕不是什么好事了。
網絡民意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當然是一種進步。但網絡成為公眾參與的主流渠道,公眾參與對網絡形成過分的依賴,就絕不是什么好事了。
“網絡依賴”助長了網絡暴力,,“網絡依賴”確實是當下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一個鮮明特征,這表現在許多方面:許多重大事件都是通過網絡曝光并產生影響的,公眾也是通過網絡留言和跟帖的方式參與和推動事件的,上網看新聞、到論壇灌水和發帖已成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主要方式;公眾的許多權利是通過網絡動員來激活、實現和凝聚的;許多官員都把網絡當成聽民意的重要通道,領導開博客、上網聽政成為政治時尚,等等。
確實,網絡民意有著開放性、民主性、草根性等許多優點,但其缺陷也不容忽視,比如: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謠言;缺乏理智和建設性,攻擊性很強,容易發展成多數人的暴力;網絡表達缺乏約束力,代表性也非常弱,等等。這些缺點使得這種參與的民主質量非常差,并容易滋生社會紊亂因素。
在我國,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期待越來越高,公眾越來越多地借助網絡尋求表達空間,但這種表達方式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明顯:
其一,改革成果的分配不公催生出民間的許多非理性情緒,如仇富、仇官、反權力、反市場之類,這些情緒借助網絡表達出來,在多數人的受迫害幻覺和暴力性語言的強化中只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和極端化,并擴展成為與精英、政府和主流對抗的民粹主義,攻擊性和破壞性非常強。
其二,破壞性大于建設性。正常的制度參與渠道的建設力量是顯而易見的,而中國當下的網絡參與,對政府決策真正起到過正面建設作用的事例很罕見,即使有也只是偶然的,更多是雜亂無章的,眾聲喧嘩一陣后什么東西都沒有留下。
其三,網絡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又容易滋生小道消息和謠言,這種無責任約束的表達很容易變成極富傷害性和以暴易暴的網絡暴力,對公民的私權利形成威脅。典型如去年的虐貓事件和銅須事件中殺氣騰騰的網絡追殺,今年燒狗事件和辱師視頻事件中的網絡圍剿。
其四,由于缺乏理性的參與渠道,對網絡的過度依賴正在網民中激起一種原教旨式的民主情緒,網絡已經成為“失控的陪審團”。
“網絡依賴”助長了網絡暴力,基于這一點,當代世界政治發達的國家根本不會讓網絡成為主流的民意表達和政治參與渠道。其間必須設置中介,民意必須通過代議制等制度化的參與渠道,才能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見,并最終影響政府的決策。這樣才是健康的、制度化的過程。
下一篇:哪些人易成為“網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嚴重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