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據記者了解,在網絡迷戀者中女同學所占的比例要遠遠小于男同學;文科班少于理工科,由于理工科有設備上的便利條件,沉迷于網絡人數大大多于文科班,有三成的同學感到班里有人達到“癡迷”的程度。這些“迷戀者”是在迷戀些什么呢?
網絡不斷
游戲不停
網絡游戲的出現迅速風靡在年輕人當中,而一小部分人上尚未成熟,將網絡游戲當成生活中的全部,甚至是為了游戲而荒廢學業,為了玩游戲整日徘徊于網吧當中。小康本來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入學沒多久,他就開始沉迷于一款叫做“奇跡”的網絡游戲,結果學業一落千丈。他有時連續幾天從白天玩到夜晚,吃喝全在網吧,整個人都變了樣,臉色蒼白,眼睛紅腫,臟亂不堪的電腦桌上堆滿了空可樂瓶、一次性飯盒,還有一地的煙頭……由于網絡游戲是一種多人同時在線的活動,強調了團隊的合作精神。正是由于它的這個特點,使得許多同學,尤其是許多男同學對網絡游戲割舍不下。一位網名為“惜豬”的同學對記者言道:“如果我長時間沒有上線就會影響到我們整個隊的升級,有時候慢了點就挨罵了。”
此外,網絡游戲所能夠給他們帶來的現實利益也是一個原因。在游戲過程中,各玩家水平不等。對于那些水平很低而求勝心又很強的人而言,就需要千方百計改變自己的裝備,于是就出現了用現實中的金錢購買虛擬裝備的現象。這種交易常常可以給網游高手帶來經濟利益,使他們更加專注于網絡游戲。
從聊天交友
到“戀愛結婚”
大學生迷戀網絡,不僅因為他們缺少自控能力,還在于網絡的虛擬特性。不少人經過緊張高考成功考入大學,由于大學里相對松散的管理模式,對于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同學而言,無疑是多了許多的自由空間。由于不知道如何科學地安排這些時間,于是這些學生就被網絡所吸引。聊天、交友、虛擬戀愛、結婚,這類群體不在少數。小李剛上大學由于大學學習生活較為輕松,有了許多空閑時間,就經常上網吧,在網上聊天,到會友,直至網戀,在網絡中越陷越深,一發不可收,白天逃課,晚上通宵,“樂”不思學,甚至遠去省外約會“女友”。人力、精力、物力、財力投入多多,仍然樂此不疲。
虛擬世界
的精神滿足
在網絡迷戀者中有許多同學認為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可以給他們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這種感受讓他們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一位大二的周同學認為,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造成同學關系緊張,而網絡游戲的匿名性就可以帶來交往上的安全感,可以更加輕松地釋放內心的情感,體驗友情和關愛,滿足上的情感需求。然而陳同學卻是由于大學中的激烈競爭,使得他原先在學習上的優勢地位喪失了,造成上的落差。而在網絡游戲中他可以通過不斷的升級和裝備的不斷更新來滿足他這種對優越感的需求,最終使自己不能自拔。
管理上的空白
網絡在目前給學生們的影響是利是弊?這個答案在老師及家長們的心中恐怕是否定的多于肯定的,他們對此也表示憂慮。
然而,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在沉迷網絡這個問題的法律約束上還是一個盲點。一位家長表示,有關部門對未成年人上網的規定還是比較到位的,而大學生大部分已是成年人,卻缺少了必要的自控與約束。而一些高校的老師則說,學校目前對這種現象很難控制。
漳州某高校計算機系黃老師認為網絡游戲不可以予以徹底禁止,而應考慮如何對網絡游戲進行規制,對學生進行疏導教育,解決其的需求,并應當積極地采取一些更健康更吸引學生的娛樂方式。因此,對于網絡游戲不能完全反對,而應當考慮怎樣進行規范,抑制其消極的一面,發揮其積極的一面。
>>>
下一篇:專家提醒:千萬別讓孩子們沉迷網絡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為何喜歡“網上傾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