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馬上就要大學畢業(yè)了,未來的路上會有多少坎坷我不能預料。真誠追求愛情的心,一直都有,只是不知道面對各方的壓力我能撐多久。”
當今高校,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性取向有異于主流人群,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極力隱藏自己,少數(shù)人愿意張揚外露。他們,就是鮮為人知的大學生同性戀者。這樣的愛,更需要一些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
一個同性戀女大學生的自白
我是一個24歲的女大學生,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問題長期折磨著我,苦惱萬分,無法解脫。
按理說,“男子鐘情,少女懷春”是人的一種生物本能,可我卻不喜歡男性,甚至厭惡他們。我從不愿接觸異性,更不去談情說愛。我認為,身為一個女性,是人生的最大不幸。
上高中時我就產(chǎn)生了獨身的念頭。考上大學以后,除英語稍差一點,我的各科成績在班里名列榜首。老師很喜歡我,特意安排班里一位英語最好的女同學與我同桌,那位女同學比我小一歲,她英語發(fā)音準,讀起課文來流利悅耳,我對她羨慕極了,常請她朗讀課文給我聽,她也很樂意。
但是,在羨慕之余我卻對她產(chǎn)生了一種微妙的好感。我便開始觀察她,她是那么的美,那么溫柔、恬靜,言談舉止都很有修養(yǎng),性格頗為內向。這期間,我最感遺憾的就是自己為什么不是一個男性,但我沒有勇氣對她說。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感情與日俱增,后來的一天晚上,我們同睡在一張床上……我告訴她:“相信我吧,如果維納斯在我身上顯示出魅力的話,就僅僅是這一次。它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假使有朝一日你不再愛我,我也決不恨你。相反,我將永遠默默地為你祝福。你記得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嗎?‘愛一個人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為她的幸福而高興’。”
其實,在大學校園中,假如一群朋友聚會時看見兩個女生摟在一起親吻,或者一個女生坐在另一個女生腿上,我的感覺就像看到一個女孩子坐在她男朋友腿上一樣,不會引起特別的注意。作為一個積極生活的人,我們在沒有妨害他人和社會進步發(fā)展的前提下,有選擇自己所喜歡所向往的生活的一切權利。
然而,我們這種關系只能持續(xù)到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我倆將天各一方,每當想起此事,我內心感到非常痛苦,有時不禁痛哭起來。近來,我整天精神不振,夜夜失眠,這種思緒無休止地纏繞著我,摧殘著我,無法解脫,身體也一天天地垮下來。我還年輕,我渴望著享受正常的精神生活,今后我應該怎么辦呢?
如何走出“柜子”?
同性戀者被稱為“藏在柜子里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是一種身份,在外面的世界里,他們又是另一種身份。
“大同”們從小學到大學,父母羞于談性,學校里的性教育更是遮遮掩掩,他們面臨的苦惱和困惑主要包括:擔心暴露性取向后受到歧視;希望像一般男女同學那樣也找一位戀愛對象(同性的),但或是不敢找,或是沒有渠道去找;為未來能否結婚而焦慮,特別是這一代人主要是獨生子女,他們很擔心將來不結婚要遭受到來自父母的沉重壓力;因為希望改變自己卻又改變不了而焦慮;偶然出現(xiàn)同性性關系后,擔心感染艾滋病和性病。這些焦慮和困惑使“大同”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影響學習,個別人因此出現(xiàn)抑郁傾向,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傾向。另外,由于校園里缺乏適時適度的性教育,很多年輕的同性戀者只能通過黃色網(wǎng)站等不良渠道涉獵相關知識,這也是同性戀者出現(xiàn)違法行為的重要誘因。
大學校園里的拉拉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一是確實性取向異常者,即所謂的“異性癖”。這部分拉拉對自己的性別不認同,會對自己的女性身份及性器官產(chǎn)生厭惡心理,在內心把自己看成“男性”的身份。
這種同性戀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兒時的成長經(jīng)歷,也可能是自身的遺傳基因使然,這部分人,基本上是完全的同性戀。第二種是移情者,包括因環(huán)境原因無法擁有正常的異性感情,或者是在感情上受過男性的傷害,因而在同性身上尋找寄托和安慰。她們本質上從未拒絕過異性,只是想以同性戀的方式來娛樂自己或報復他人,這種拉拉只是臨時的同性戀。第三種則是純粹因為好奇或是標新立異的心理,她們追求時尚,追求與眾不同,當同性戀這樣一個機會出現(xiàn)在面前,便馬上以之作為標榜個性的方式。在這部分拉拉眼中,同性戀只是一場時尚的游戲。
嚴格說來,其實只有第一類拉拉是真正絕對的女同性戀者。而這部分人,在大學校園的拉拉群體中,實際上只占很小的比例。
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是大多數(shù)拉拉對同性戀的判斷標準并不明確,其實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性取向是否異于常人,因而誤把女生之間比較親密的友情當作同性的愛情。心理學上把以同性當作滿足性欲的對象叫作同性戀。由此可見,真正的同性戀是建立在“性”的基礎上的,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對異性表示淡漠和排斥,對同性具有持久而強烈的好感及性欲。而目前大學校園內的拉拉當中,大部分的出發(fā)點只是覺得“好玩”、“新潮”、“時尚”,她們從同性的“戀情”中獲得的是對好奇心理和時尚需求的滿足,而非性方面的生理和心理的滿足。在大學生拉拉當中,有半數(shù)以上者都表示,女生之間的同性戀是現(xiàn)在校園中的一種時尚。
同性戀并不意味著只是“玩玩”而已,多半以追求時尚為目標而成為拉拉的人,到最后都會加深社會對拉拉之間愛情的偏見。這不僅是對她的伙伴的傷害和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在校園中有部分女同學甚至刻意張揚著自己的拉拉身份時,她們的張揚可以看作是國內對同性戀的存在有了一定的寬容和接受的初步現(xiàn)象,如果還是跟幾年以前那樣談“同性戀”色變的話,她們不可能這樣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在性教育方面,我們做的大致和五十年代的美國差不多。大學生了解同性戀的主流渠道基本上來自報章對名人同性戀的披露,例如美國搖滾歌手杰克遜,香港紅星“哥哥”張國榮,還有希爾頓等偶像的同性戀傳言等等,這使得學生們誤以為同性戀也是諸多時尚元素的一種。
據(jù)不完全了解,目前國內只有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開設了有關艾滋病、同性戀方面課程。張北川認為,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已經(jīng)十分必要,關鍵問題是要弘揚科學,一方在戀愛、性心理課程及各種講座中滲透相關知識,并融入有關反對性取向歧視的課程,為大學生同性戀者創(chuàng)造積極的生存環(huán)境;另一方要加強性病、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很多人會認同“愛沒有錯”,因此同性之愛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同性戀是一個酷的理由嗎?在分得清自己的依戀或是愛之前,請不要以此為標榜。
(實習編輯:鄧碧琴)有一個認識的老師,做網(wǎng)癮有她一套路子,孩子這邊聊聊,父母那邊聊聊,再一起聊聊,七八成的案例就好了很多……
下一篇:28歲女人的愛情最甜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危險戀情還是同性欲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