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七月三日下午,27歲的婁底市民鄧錦杰跳入孫水河中搶救落水人員,落水者被救上岸后漠然離去,連聲謝謝都沒說,鄧錦杰卻溺水身亡。當施救者和被救者的情況怎樣赤裸裸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被救的溺水者說了一句:“關我屁事!”
本是見義勇為,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心寒。關我屁事的態(tài)度讓人再度想起天津許云鶴案、佛山小悅悅事件……每每出現類似事件,伴隨而來的是對于道德的討論以及對冷漠的反思。在討論和反思之后,公眾更多習慣于以道德譴責的方式促使“冷漠者”現身。而在此次事件中,冷漠者同時亦為事故當中的被救者,其身份的特殊性,令輿論對冷漠者現身的呼聲比以往任何一例事件更高。
被救者的冷漠離去與遲遲沒有現身,使公眾由譴責轉向了憤慨。從救人者生前所在公司老板懸賞1萬元征線索到追悼會現場被救者始終沒有出現,媒體追蹤報道將被救者沒有出現這一新聞點放至極大。
公眾關注的焦點已經完全轉移到被救者身上,相比對見義勇為者的追悼,對冷漠的心理和態(tài)度被救者的譴責呼聲更烈。更有媒體進行隨機抽樣采訪,發(fā)現有九成市民贊同懸賞尋找被救者。同期發(fā)起的投票“小伙勇救三口之家溺亡被救者稱‘關我屁事’你咋看?”中,28.3%的參與者選擇了“人肉搜索三口之家,給小伙一個交代!”占據六個選項之首。
人肉搜索作為民間自發(fā)關注各種事情的工具越來越普遍化。自2007年以來,人肉搜索戰(zhàn)績輝煌,女子虐貓事件、錢軍打人事件、華南虎事件、死亡博客事件、天價理發(fā)事件。在各個熱門事件,人肉搜索均未缺席。本次事件也因被救者的冷漠而擴散為社會熱點新聞,被救者是否現身及如何表態(tài)極有可能再一次促發(fā)人肉搜索。
“關我屁事”使被救者套上了冷漠的標簽,而在媒體大力報道之后仍遲遲沒有現身,使這種冷漠被推向了更高的位置,也由此引發(fā)了人肉搜索意愿的出現。雖然有觀點較為寬容的認為“或許他們有急事離開了婁底?”,“我們不能一味地埋怨指責,或許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可能認為這個事情和自己有因果關系,怕擔責。”但是更多更為嚴厲的觀點認為“逃避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姑且不論“人肉搜索”工具的用途近年來逐步由娛樂惡搞轉向反腐懲惡,被認為“沉淪”和“處于低谷”的道德基準也通過網絡輿論得以調校。而作為民意在網絡上的映射,網絡輿論所體現的“贊成”、“反對”直接表達社會思潮的動向,這使得網絡輿論不僅具有“自清”作用,也可以“自校”。不久前涌現的“最美××”系列人物贏得網絡一片贊譽,這是繼譴責“見死不救”之后輿論對“該怎么做”給出的最直接的答案。
同樣發(fā)源于見義勇為事件,人肉搜索“關我屁事”的被救者和禮贊“最美××”系列人物好比雙生花,雖然方式方法相背,往相反方向生長,但并蒂的二者最終目標是一點一滴完成對中國社會道德的重建。
每當發(fā)生這樣的事,雖然不會大哭但總會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我一定不要做這樣的人,以陽光的心態(tài)回饋世界才是自己的態(tài)度。雖然關我屁事的事瞬間被網友頻繁轉發(fā),但人們都是出于一種憤怒。
下一篇:心理疲勞時如何自我調節(ji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雅安地震,震動人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