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代人需要心理信仰,現代生活變化的強度加大了。一些人在政治上大起大落,另一些人在經濟上大起大落,使一般人感受到“命運”的變化無常。
命運的無常表現了生活的不確定、無把握,現代人需要心理信仰,這是人們不愿面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希望對命運有所了解和掌握,是發自人們內心深處的愿望,是造成人們需要信仰的最深刻的心理根源。在中國,一些人皈依佛教,就由此而生?,F代人需要心理信仰,佛教的人生哲學實際上可以說是關于“苦”的哲學,是探尋人生痛苦現象之原由和消滅這些痛苦之方法的學說。據說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王子,曾游歷四方,離家修行,后又在菩提樹下盤腿靜坐、沉思默想,通過7天7夜,終于覺悟到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無明”。認識到世界萬物都是變化無常的,人生皆“苦”,誰沒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呢?人要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只有走個人修行的正道,現代人需要心理信仰,達于涅磐之境。這樣,就把人對變化無常的怨恨,期望轉向自身,轉向內心,徹底轉變了世人的方向。
現代人需要心理信仰,佛教以它那關愛一切有生之物的博大、寬厚、慈悲心腸,對人生之苦給以理解和同情,并把人引向離開塵世、看破紅塵、淡漠人生,將個人的全部心思、精力、時間用于個人解脫的所謂修行的做法,很合一般人由于要求消除對生活強變化性所帶來的焦慮的心理欲求,這是一些人皈依佛教的原由之一。
下一篇:白領的冬季抑郁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靜坐在寧靜中可以心理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