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入睡后磨牙,醫學上稱為“磨牙癥”,磨牙癥多見于兒童。不過成年磨牙也逐漸增多趨勢,據了解,這與成人的心理狀況有關,屬于潛意識中的心理壓力。想要擺脫磨牙,減輕心理壓力是關鍵。
磨牙意味潛意識中的壓力。口腔生理學與心理學認為,口腔是人體首先興奮的源點,是與外界交流的渠道,且口腔具有表示緊張、悲觀等情緒的功能。當今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每一個人都試圖驅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種種壓力,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體力運動和精神轉移,而有些人則表現為磨牙。
有研究者對80對磨牙患者和無磨牙癥者做對照研究,為每個人做個性測定。結果表明:性格內向、壓抑,特別是情緒不穩定、易緊張等個性是磨牙癥發病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磨牙癥者與非磨牙癥者相比悲觀情緒更嚴重。許多學者在研究中發現,口腔疾病在磨牙癥的發病原因中并不顯得重要,心理因素占據了首要位置。
從精神角度分析角度來講,磨牙代表一種心理狀況,是一種受挫和焦慮。屬于潛意識中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在生氣、焦慮、憤恨、悲觀和受虐待時,顯得更為突出。當人為逃避潛意識的心理壓力時,在夢中或睡眠中會磨牙。
擺脫心理壓力是治療磨牙的“良藥”。成人偶爾磨牙對健康影響不大,應注意休息和調整心態;但長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時間太長,則可導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礙。有磨牙癥的成年人應及早就醫。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要考慮是否存在心理障礙。如果存在心理障礙,則應該進行自我調適,或找心理醫生治療。
實踐證明,通過多種方式擺脫心理壓力、穩定情緒,是治療磨牙癥的一劑“良藥”。我們應該重視日常的磨牙現象,因為小現象可能反映了大隱疾。釋放自己的壓力,無論是工作上的或是生活上的,只要放平心態,我們將不再磨牙,也將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下一篇:做人適當的臉皮厚一點可以延年益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活小習慣呵護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