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前幾天我的一個學生發給我一條短信,內容是這樣的:“韋老師,如果一個人很清楚地知道有另一個人很喜歡她,但是就是不明白他為什么不采取行動,你說怎么辦?”在收到這條短信之后,我們電話交流了三十分鐘。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怎樣的呢?我想把它寫下來,我想這樣對一些人也許會有幫助。
首先,我認為無論做出選擇是采取行動去向一個自己喜歡人去表達,還是不做出任何表達,這兩種都是一種選擇,這兩種選擇都會有一個結果。因為有的時候看似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由此可以看出沒有采取行動是有一個原因在影響,采取行動也有一個原因在起作用。
在這個事例中,那位男士未婚,27歲,而那位女士是一位有家庭的已婚女性。對于這位男士來說選擇采取行動去表白愛意,或者選擇不表白都會有一個結果。而這兩種結果都是他本人已經有所預料的。之所以現在沒有做前者的選擇,是因為他對前者選擇之后的結果還沒有準備好。因為這個結果里面有一些責任是他認為自己無法面對的,或者是無力承擔的。于是目前為止他還只是選擇后者當中。這個時候就有了前后兩個選擇在自己內心的沖突。也就是說無論他選擇行動還是不行動,都是自己的選擇,而這選擇之后的結果也都是他自己承擔。
以上是我用存在治療的理論來做的分析。在許多咨詢的案例中,我注意到一些說不知怎樣選擇而來尋求答案,一些人因為有多種選擇不知道哪個最對而來咨詢等等。其實真正的事實是這樣嗎?我的回答當然不是,那些都是假象。因為每一個人在準備做出一個行為的時候都能有所預見,預見到這個行為之后的結果。
而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呢?我認為不敢面對或承擔這些結果所帶來的責任和義務,裝做看不見的時候,卻不能讓自己真正坦然,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請注意這不是消極的觀點,因為你永遠是自由的,自由的選擇行為或不行為,問題的關鍵真正在于你有沒有勇敢地面對你自己的內心。
如果做好了為行為之后的結果勇敢承擔責任的準備,如何選擇就不再是問題了。
下一篇:男人的心理健康需要“營養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十首曠世極品樂曲——心靈的震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