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誰都想徹底解決自己的困擾,可是解決不了怎么辦?
有人選擇繼續(xù)跟困擾糾結,有人選擇帶著困擾生活。前者是自尋煩惱、心境惡劣,后者則自得其樂、心態(tài)坦然。
在臨床咨詢中,當我發(fā)現(xiàn)來訪者是完美主義者,跟他咨詢的首要任務是降低他的期望值,因為他想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并且他認為一定有辦法。其實,并非所有的困擾我們都能解決,我們不是超人。
有一個性格缺陷的人,問題非常復雜,堅持長期咨詢才能慢慢修復,而他非常焦急,想通過幾次咨詢把自己的困擾徹底解決,這就是個死循環(huán):越著急越糾結越難解決。盡管我口頭上答應了他,但我咨詢的第一個目標是讓他能夠重新工作,先回歸社會,因為他已經呆在家里三個月不去工作,他才28歲,假若長時間與社會隔離,慢慢失去跟社會相處的基本能力,人就廢掉了。
他不擅長跟人打交道,我建議他嘗試那些只跟機器溝通的工作。一個月之后,他勉強找了份工作,是值夜班,看護機器的運轉情況,除了填寫一份記錄交給帶班的領導之外,幾乎不跟任何人打交道。當他領取第一個月的工資之后,妻子和父母都非常高興,可他認為這樣的工作沒出息,不能長久。
“如果見人不緊張了,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什么時候我才能坦然地跟人正常交往?”這是他說得最多的話,幾乎成了口頭禪。
“這個工作盡管不是你期望的,可他解決了你的基本生存問題,比如三險一金給你上了,工資不算太高,卻能維持你日常生活,你已經成年,不成為家里的負擔,是你目前對家人最大的貢獻”,每當他擺脫退縮的時候,我經常以類似的意思暗暗鼓勵他肯定他,讓他看到一些小希望,慢慢往前走。
三年之后,他仍然在做著那個夜班工作,也仍然帶著不少煩惱,可至少他能夠工作。
我們至今都保持著聯(lián)系,我建議他學習帶著困擾生活和工作。
事實上,很多煩惱是因為當事人過分關注了,越描越黑,心情慢慢沉重起來。帶著困擾生活,是一種策略,讓我們與困擾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會忽略那些困擾——那種看不著卻能體驗到的感覺。
帶著困擾生活,不是無奈的選擇,而是一種智慧。
對于 1
下一篇:給心也“減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人不找“眼鏡女”搭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