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爸媽調侃我們三四歲之前的趣事,但我們自己卻完全記不得,這是怎么回事?心理健康專家指出,三四歲之前不記事,這又叫做“幼年遺忘癥”。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記憶都始于3~4歲,心理學上稱之為“幼年遺忘癥”,可以用一個有趣的比喻來說明原因。把人腦比作一間公寓,往事就是住客。在開業20周年時,想去尋訪開業之初光臨的顧客(生命最早的記憶),自然很難。第一,當年的酒店服務員是新手,面對紛至沓來的顧客往往疲于應付,無暇登記(如同嬰兒的大腦和感知系統剛剛形成,對事物的認知、記憶能力都非常有限,紛繁復雜的信息量遠超大腦負載,無法一一保存)。第二,不斷有新老服務員交替,資料交接出問題,原有的客戶記錄丟失了(嬰兒期大腦中的海馬齒狀回的新生神經元迅速增加,會刪除舊記憶,并提供新的記憶載體)。第三,最初的服務員還沒有學會使用登記表或數據庫儲存入住人員信息(嬰兒缺少認知方法與記憶策略,所以無法長期保留記憶)。
基于以上原因,三四歲之前的大腦記憶好像被“格式化”了一樣。不過,生命前三年里,孩子的情感記憶卻是敏感而強烈的,他們會憑借直覺去感知和記住情緒、情感、安全感等狀況,還會耳濡目染地記下父母為人處事的品德、行為習慣等,這也就是“三歲看老”的意義。
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關于“幼年遺忘癥”的介紹,所以教育三四歲之前的孩子,不必急于給他們太多智力上的教育和啟發,而要給予無條件的愛、安全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生活習慣教育,因為后者才是他們終身的財富。
下一篇:戰勝他人的偏見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從擠牙膏就能看出你的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