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衰老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過衰老的一個過程,但是很多人都害怕衰老,因為那就意味著自己和年輕越來越遠,而實際上怕老也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那說明在生活中你還不太滿意自己。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年齡的關注越來越強烈。不管年輕還是年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嘆自己“老了”。尤其是年輕女性,仿佛一過30歲,就有一道無情的坎兒橫在心中。近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一篇題為《不管年齡幾何,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的文章,其中提到,不少同學找不到當年的激情,女生們甚至在討論退休的打算。一時間,對年齡的心理感知這一話題引發熱議。
國內某咨詢公司調查了3000多名受訪者發現,86.5%的人存在年齡恐慌,35歲左右的人最嚴重。他們自覺無法與有活力的年輕人競爭而擔憂前程,尤其是女性糾結于生子和升職的心理沖突,進而產生“年華逝去”的危機感。心態年輕與否還體現在是否愿意汲取新知識上。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不愿學習新東西。即便學會用QQ、微信就能拉近與兒女的關系,他們也總是以“老了,學不動了”來拒絕。
“人們在過了青春期后,就慢慢開始恐懼衰老。”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表示,年齡有生理和心理兩種,心理年齡與所處環境有關。對自己年齡的感知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一個人所在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于中青年人來說,年齡漸大、容顏漸衰、事業未成,讓很多人悲觀、消極,甚至自卑、恐慌。對于老年人來說,身體老化本來就讓他們力不從心,退休引發的心理落差更使其萌生孤獨、自卑、空虛、抑郁等不良情緒,對衰老的擔憂和恐懼也日益增加。王國榮對此表示,年齡恐慌與社會變革大、知識更新快及物質主義流行都有關系,歸根結底反映出逃避現實的心理。“現在不少人,總喜歡說如果自己再年輕多少歲就好了。實際上這是對現實、自身不滿的一個借口。”
心理年齡折射出一個人的心態。因此,不管年齡多大,只要你希望去做一件事,比如繼續深造、學習一門新技術、去幼年時憧憬的地方游玩,那就放手去做吧!
上面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害怕衰老的一個問題,小編是認為衰老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太過的擔心和憂慮,在生活中注意做養生保健,也可以緩解衰老的癥狀,同時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
下一篇:“魔術方塊”了解自己是否有多重人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穿衣風格透露性格特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