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暗示是心理學中很常見的一個名詞,相信很多朋友對此也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很容易將心理暗示和自我暗示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所區別的。那么,究竟心理暗示和自我暗示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每當意志力(意愿)與心理暗示發生沖突時,獲勝的往往是心理暗示。當沖突發生,你不但不能達成意愿,結果是,你越想違背心理暗示,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意志力越堅強,結果就越糟糕。下面我將舉生活中的實例,向你證明該觀點的的正確性。
失眠,這個例子最有力,說服力很強。如果失眠的人不想睡覺,也不費力讓自己去睡,只是靜靜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他很快就會睡著;相反,如果他非常想睡,努力去睡,結果會怎樣?他越想睡,就越興奮,想要的結果就越達不到。他本想睡的,卻格外清醒——你看到了,這就是意志力和心理暗示產生沖突了。越想睡越睡不著,估計每個人都經歷過。
心理暗示在與意志力的沖突中總是獲勝。所以我說,心理暗示主導人類,而不是他的意志力或意愿。你必須明白,我們身上有兩層自我:第一層是顯意識,我們可以感知并用意志控制的自我;第二層是潛意識,另外一個自我,它與心理暗示直接相通,發出心理暗示。我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潛在自我,就犯了錯誤,因為正是第二個自我完全操縱著我們。
第二層面的自我操縱著我們,當兩個層面的自我發生沖突第二個層面的自我往往獲勝,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操縱它,并通過操縱它來主宰我們自己。你能理解嗎?因為這句話極其重要,完全正確,我需要重復一遍:正是第二層面的自我操縱著我們,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操縱它,并通過操縱它主宰自己。
現用戒煙的例子說明一下什么叫努力反向效應:越努力就越達不到目的。試圖戒煙時,“戒煙”的“意愿”與“煙”的“心理暗示”發生沖突,通常的結果是:越想戒煙,你就會抽得越多。
所以,請不要用“沒毅力”“意志力不強”等字眼來批評某些人!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適當的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會有很不錯的幫助,但是如果一直依靠這種方法激發自己的潛力的話,那么就會適得其反,不利于我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任何事情還是順其自然就好。
下一篇:上臺發言前內心緊張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嫉妒的人要如何遠離嫉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