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人愛吹牛,吹牛也就是說大話這大家應該都清楚,在現實社會中,人們是越活越累,小孩子就為了成績,成年了就為夠了工作累,三四十歲了就為了名譽累,老了就感覺活著累了。吹牛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化解勞累,這可不是瞎說的哦。
首先,得說說中國人“相輕”的處事關系。文人相輕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非常怪異現象。相輕,說白了就是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但是,這僅僅是文人之間的問題嗎?絕然不是。中國人是“人人相輕”,男人看不起男人,女人瞧不起女人。即然互相看不起,吹牛就是詆毀他人、輕蔑他人,或是“牛吹”自己的最有效攻略。原因是中國社會嚴重缺乏平等機制,人治機制異常發達,直接導致吹牛人膽大,吹牛不害怕的人際激素廣為作用于社會活動中。
二是團結就是分裂。愛戴帝王、崇敬官員、效忠黨國,以及熱愛黨都是最肉麻的口號,但不這么違心的叫,好像就上不了這張床。雖說,黨是群體高度團結的象征力,但黨又是劃分群體政治與利益的人。在政治與利益的驅使下,男人為權力奮斗,就得在群體中鶴立雞群,怎么鶴立?吹牛是最首要的表現工具。因為中國的政治利益是先升官后發財,所以吹牛就是升官發財最強勁的動力。
三是我講誠信不誠信,你講誠信不得不誠信。國人最肯定的一句話是:不要相信。為什么?因為勸告“朋友”不要相信,就是特指他人吹牛,所以聽聽說說罷了,無需認真。這是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人之間,長期無信任關系造成的人際游戲,從而孵化出疑神疑鬼、東猜西疑、神經過敏、疑三惑四、自以為是、半信半疑、欲言又止、首鼠兩端等等成語。
四是制度不制度,取決于態度。制度是一種治人的條款,但制度又具有“吹牛”的使用方法。中國人講求“因人而異”,但又“因人而宜”。異是有分別,不相同;宜是適合,適當。這也是“吹牛”的空間所在。
總而言之,中國人化解累就需要吹牛,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中國人看重臉面,要面子這是不爭的事實。吹牛能使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弱勢,保持住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是什么壞事。中國人吹牛吹的是心情,如果有人說他從沒吹過牛那就是牛皮吹上天了。
下一篇:常看偶像劇會降低自身判斷能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調節害羞情緒的五個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