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職務犯罪之所以發生,行為人的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正所謂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行為都在一定心理支配下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
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一是見錢眼開的貪婪心理。貪婪是一切職務犯罪的共有心態,是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思想基礎。具有貪婪心理的人,為了錢財,可以不擇手段,鋌而走險,貪婪心理絕對是一大內在動力。
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二是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職務犯罪,都是僥幸心理占上風時陷進去的。他們具有自決心理機制突出的“鴕鳥心態”。一方面,他們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生活上有保障,并不愿意因違法違紀、犯罪而丟掉工作崗位,希望“魚與熊掌”兼得。另一方面,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智商較高,往往自認為行為隱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贓證匿藏天衣無縫,或相信對方不會出賣自己,在自信能僥幸過關的情況下走上犯罪道路。
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三是深感吃虧的補償心理。有些人在社會分配拉開差距的情況下,看到別人待遇比自己高,住房比自己好,或者看到才華、學問比自己差的暴發戶發了財,便產生不平衡的補償心理。有些人在犯罪最初階段,不具有利用職務非法謀利的積極性、主動性,而是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當陷入犯罪的泥潭時,錯誤地認為這是對自己工作待遇不高的補償。
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四是貪圖享樂的虛榮心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人愛慕虛榮,一心追求個人享樂,被金錢、人情和關系所包圍,成為“糖衣炮彈”襲擊的對象。他們思想上逐漸放松了警惕,從拒絕吃請到逢請必到,尋歡作樂。當大把花錢、肆意揮霍形成習慣,入不敷出后,便為了弄錢利用手中的權力鋌而走險,斷送前程。
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五是按勞取酬的交易心理。有些人為別人辦了事,幫了忙,內心總希望“投桃報李”。這種人利令智昏,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在“我幫他的忙,他應感謝我”的圖報心理作用下,未辦事先談酬勞,“不見兔子不撒鷹”。在他們眼里,權力不過是一種待價而沽的特殊商品。在這種交易心理驅使下,他們把職責范圍內應該承辦的事情與按“勞”取“酬”劃等號,導致犯罪。
只有我們從心理角度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我們才能從根本上防止職務犯罪的發生,這樣更加有力提高清廉度。
下一篇:當代男人有哪些心理困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稱幸災樂禍是心理自卑的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