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中我們總是發現很多都喜歡亂穿馬路和闖紅燈,我們一直認為這只不過是想節省時間而已,其實不是的,正確的是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行為的發生是由動力驅動的,比如亂穿馬路和闖紅燈的驅動力主要是省時、省力——不用繞圈子、不用等綠燈。那么,怎么阻止這一行為的發生呢?從理論上分析,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減少行為的動力,一是增加行為的阻力。
過去,相關部門的思路一直是圍繞“增加行為的阻力”展開,最常見的做法我稱之為“嚇唬式宣傳”,也就是重點宣傳亂穿馬路對行人的危害,說白了就是亂穿馬路可能會發生車禍。
我經常在小區宣傳欄里看到類似的宣傳,配上血淋淋的車禍照片。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最極端的例子是,在某些年的交通安全宣傳周里,上海的某條馬路兩邊的宣傳牌上全部貼滿那些車禍的照片。只是這樣做的人可能完全沒有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這些照片其實“少兒不宜”,根本不適宜進行這樣的公眾展覽。
結果呢?沒有效果。為什么沒有效果呢?因為日常經驗告訴我們,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亂穿馬路確實有可能發生車禍,但是發生車禍的概率很低。這樣的低概率還不足以阻止亂穿馬路行為的發生。于是就罰款,但是由于眾多原因,罰款這個手段也無法長久實施。
這套系統目前已在浦東新區佳林路、金高路口試用,在適當時間會向全國其他地區推廣。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更加厲害的是,這套系統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將監控器拍下的畫面與市民身份證管理單位連網運行,把個人不文明行為記錄到誠信檔案中。
遠離心理作用主導人們亂穿馬路和闖紅燈,所以說并不是簡單的想節約時間人們才選擇亂穿馬路和闖紅燈的,看完這個,看起來試試要從心得角度出發。
下一篇:從微博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性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改善病態的購物心理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