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當今社會對大學生戀愛過程中的婚前同居、婚前性行為現象眾說紛紜,即使在大學生群體中,對此也看法不一。
有些人認為在雙方自愿的情況下,同居不失為一種戀愛的方式,且有益于彼此的更深了解和交流;另外一些人會考慮,一旦發生關系后,萬一戀愛失敗,會給雙方,尤其是女方造成巨大的身心創傷。那些發生關系或同居后的大學生戀人有多少最終步入婚姻殿堂,我們無從得知,但大學生戀人發生婚前性行為、同居的日益普遍確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這應該引起大學生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我們針對這一問題作了一系列調查。首先我們在大學生群體中作了一次關于婚前性行為、同居的態度調查,然后我們采訪了一些有此經歷的大學生并采訪了一些老師。希望我們的這些工作可以給大學生一些幫助,認真思考一下,我們青春的花期,應該何時來到?
調查結果啟發多
為了解大學生婚前性行為,我們在大學生群體中共派發并回收了120份有效問卷,提出了13個問題。在120份回答問卷的同學中,來自農村的38人。我們調查問卷的問題涉及大學生對于婚前同居、性行為的態度,從對這一行為的影響因素、發生此類現象后的影響等各個方面提出了十幾個問題,在此我們選擇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首先,對于這一問題的男女差異問題:當被問到對大學生發生婚前性行為、同居的看法時,持贊同意見的占總數的21.66%,持反對意見的占總數的30%,無所謂的占48.3%。男女生對比,女生填寫的有效問卷中,持贊同意見的為8.33%。在所有有效問卷中,持贊同意見的占35%。
當問到發生關系后分手,受傷害比較深的是男方還是女方時,選擇男生更受傷的占11.66%,選擇女方更受傷的占51.66%,認為男女都一樣的占36.67%。由此可見,對于婚前性行為、同居,女生有更多的顧慮,也更慎重,而大家也普遍認可發生過關系后女生會受到更深的傷害。
另外,對于影響婚前性行為、同居的因素,排名首位的是感情,占39%,其次是發生關系的后果。這表現出大學生普遍還是把感情放在首要的位置,這也與大學生還沒走入社會、思想比較單純有關。
當被問到認為同居一般情況下是出于愛多還是出于欲望多時,選擇出于愛多的占28.33%,選擇欲望多的占32%,選擇愛欲參半的占30.8%,其余選擇“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同居還是感性大于理性。
最后,我們發現雖然社會輿論和父母態度很少能左右大學生的行為選擇,但大學生仍普遍選擇向父母隱瞞此事。這反映當今社會對此現象還是普遍采取不認可的態度,這也給發生了性關系的大學生比較大的心理壓力,以致出現有些大學生尤其在出現諸如懷孕等情況時做出不理智的過激行為。
具體事例給人更多思考
如果說單純的調查數據無法給予直觀的認識,下面幾個采訪事例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更多的思考。
小穎,20歲。兩個多月前與男友分手,曾與前男友發生關系。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現在已可以客觀理性地思考自己這一段并不成功的感情經歷。
小穎是在和男友交往半年后與男友發生關系的,主要顧慮就是怕意外懷孕,分手后怕影響自己以后的戀愛,后了解到男孩大多不介意。經過此事后小穎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想事情也比以前開朗了。
她認為雙方,尤其是女方應該對此事采取比較慎重的態度,但如果發生了,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壓力,關鍵是要事前權衡好,不要讓自己后悔。當問到她是否有后悔時,小穎說沒有,她希望父母和社會對大學生的這種行為多一些理解,這樣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糖和程是一對大學生戀人,交往已經兩年多,有時候會在一起過周末。談到同居問題,兩人很坦然,關于以后,也并沒有特別的想法,可以結婚當然是好的,但也要順其自然。
他們認為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不獨立,所以還是要安心完成學業后參加工作,然后再考慮結婚的事情。他們的父母還是比較理解他們,沒有給他們過多的壓力,這也使他們沒有過多的心理負擔。
下一篇:盛夏,小心“情緒中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人,將成為世紀新力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