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大學校園里,十天內四人自殺
他們為何放棄生命
華南農業大學10天內相繼有3名本科生、研究生和1名教工自殺死亡,在校園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同時也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大學生自殺的消息頻頻見諸媒體,是什么原因導致年輕的學子放棄生命呢?從社會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們認為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
經濟壓力:大學收費居高不下,特別是研究生收費遠遠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每年少則數千元,多則近2萬元,再加上某些黑心高校亂收費,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天文數字,這對學生本人及其家人都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社會因素:大學生白接受的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產生碰撞,年輕的大學生會迷失方向,造成嚴重的價值錯位。世界觀、價值觀的偏差往往造成人對社會的不適應,不能客觀面對挫折和壓力,忽視事物好的方面,夸大不好的方面。心理承受力較差的人不能及時調整自己,就可能產生自殺沖動。有人認為心理疾病是可恥的他們不敢找醫生尋求幫助,直到自殺。
就業壓力: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不少農民工找工作挑挑揀揀,而大學生無任何條件仍找不到工作。有的單位存在明顯的歧視,新畢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原來的職工同工不同酬,就業考試或試用只不過是形式,最后決定去留還是憑關系。大學生的心理處于失衡狀態就會走向極端,大學生自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未來失去信心的表現。 感情問題:大學生的心理、人格、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成熟,情感還不穩定峭少大學生可能會“游戲愛情”。在校談戀愛,畢業分手的情況很普遍。有的人走得灑脫,有的人卻放不下,生活經歷不夠的大學生就會發生自殺的悲劇。
心理原因:心理承受能力弱是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社會競爭激烈,對大家都是一樣的,有的人能輕松應對,有的人卻舉步維艱,稍遇挫折就自殺。還有的學生表現出社會經驗不足、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遇挫折容易走上極端之路。弱而不穩定和強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本人的心理狀況,自我封閉,無助感和無望感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自殺。
學校因素:一個自殺發生率高的大學不是一所成功的大學,學校領導應該認真反思,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同時,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你做了什么?大量事實表明,不抓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和系,最易出現學生自殺事件,學生畢業走向社會以后也最易出現自殺事件。自殺的大學生在中學時代,甚至在小學、幼兒園,就表現出人格缺陷,他們有的中學時代就有自殺企圖或有自殺行為,有的在小學時代就曾經寫過遺書,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就從小開始。
家庭因素: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父母性格不良,家庭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不當,家庭氣氛差,父母關系不和,父母受教育不平低等,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學生自殺與兒童時期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經濟條件差也會使部分大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嚴重者會自殺。
疾病因素:各類精神疾病是導致大學生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公眾缺乏精神衛生知識,不能早期發現,即便發現了,受社會偏見的影響也不去就診,延誤了病情,結果導致悲劇的發生。
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預防:
1、 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宣傳普及心理衛生是防止大學生自殺的有效辦法。要強化和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告訴他們“一個人活著應該有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選擇自殺,這種行為是自私的”。對學生干部、輔導員進行輪訓,讓他們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人格情緒控制的基本規律,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宣泄、代償、轉移、升華等,使其應付挫折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改善大學生心理環境:要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大學生課余的文化娛樂生活,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組織適合學生的集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關愛,讓學生找到歸屬感。教育學生認識社會的復雜性,增強他們的心理耐挫力。高校應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切實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而不是應付了事,幫助大學生擺脫各種心理困擾。
3、 家長要善于使用大拇指進行肯定和鼓勵,而不是指責:經常受指責的孩子自信就會打折扣,沒有足夠的自信,難以培養自尊,不尊重自己何談尊重別人,人際關系就會緊張,遇到問題容易采取極端的處理方式。
4、 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檔案:長期觀察、記錄大學生各方面的行為表現和心理問題,定期進行心理測試,以便較準確地掌握學生心理是的變化,對預防自殺很有意義。
下一篇:現代心理病要如何調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為生活增添幽默了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