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征募13名志愿者,給他們播放74段聲音的音頻,讓他們評價聲音是“好聽”還是“難聽”,同時讓志愿者接受磁共振成像掃描,以對比他們聽到不同聲音時的腦部活動。
聲音越難聽,掃描時大腦,特別是杏仁體的部位就越亮。結果顯示,聲音音頻介于2000赫茲至5000赫茲之間時,人耳對它最為敏感,但也感覺最難聽。我們對刺耳的聲音做出的不良反應一部分是生理的,一部分是心理的。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對尖銳的高音特別厭惡,是因為杏仁體對上述音頻難以忍受,傳達出痛苦信息給聽覺皮層,進而讓人感到頭皮發麻,甚至全身起雞皮疙瘩,排斥這類刺耳聲音。
杏仁體是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是基底核的一部分,位于側腦室下角前端上方。杏仁體是大腦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神經科學學報》發表報告說,指甲刮黑板或玻璃的音頻與尖叫聲和新生兒的哭聲均處于2000赫茲至5000赫茲之間。新生兒的哭聲往往讓父母無所適從,很可能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生成的古老生存本能,以確保新生兒不被忽視。
實驗結果顯示,人類最討厭的聲音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是刀子刮玻璃瓶聲,第二名是叉子刮玻璃聲,第三名是粉筆刮黑板聲,第四名是尺子刮玻璃瓶聲,第五名是指甲刮黑板聲。
五大人類討厭聲音:
第一、刀子刮玻璃瓶聲
第二、叉子刮玻璃聲
第三、粉筆刮黑板聲
第四、尺子刮玻璃瓶聲
第五、指甲刮黑板聲
下一篇:心理揭秘:到底戀愛多久才適合同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電梯的那些心理學你知多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