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位接受現(xiàn)代精神分析培訓督導的學生告訴我,她最近所學到的對來訪者的分析態(tài)度是:“用鼻子臭遺臭、用舌頭舔一添、然后再抱一抱,以求客觀地體驗來訪者”。是的,客觀的體驗來訪者的存在始終是心理咨詢師的重要使命。不過,我開玩笑地說:“你想一想,對于同樣一盤佳肴,不同的人會嗅出不同的氣味,嘗出不同的味道;對同一位異性,不同的人會抱出不同的感覺!你的那位老師之所以用這樣感性的語言去描述共情,或許有他自己的情結,說不定是他自己的反移情的表征呢。”由此,我想談一談反移情。
反移情是與移情類似的一種情感或情緒反應,只不過它發(fā)生在咨詢師而不是來訪者身上,因此可以理解為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移情,又叫反向移情。反移情通常來源于咨詢師意識之外的無意識沖突、態(tài)度和動機,它是咨詢師對來訪者產生無意識期待和某些神經質需求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狹義的反移情被界定為“治療者對來訪者的移情”,這是弗洛伊德的定義。廣義的反移情可以理解為“由于治療者的需要而非治療關系或來訪者的需要而產生的治療者任何形式的無意識情緒或行為反應”。
治療者做出的有意識的非特異性的情緒反應不屬于反移情范疇,治療者由于共情和來訪者移情所產生的心理角色反應,屬于“情感卷入”,也不屬于反移情的范疇。譬如,來訪者可能由于移情而把治療師看成心理意義上的“父親”,你的“父親”角色僅僅表明你正卷入到某種關系中,對此,作為治療師是有清醒意識的。這不是反移情。我個人認為,那些試圖達到咨詢師個人目的,并與咨詢和治療無關的有意識行為,因嚴重違背咨詢原則的行為而應加以禁止。而另一些治療過程所需要的有意識情感卷入行為,可以理解為“運用了角色扮演技術”,屬于正常的咨詢策略。
需要強調的是,反移情始終是咨詢師指向來訪者并以滿足自身心理需要為動機的無意識情感。與移情相同,反移情也可以分為正性反移情和負性反移情。
咨詢面談中出現(xiàn)反移情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由于它是無意識的,咨詢師往往難以察覺,但它幾乎無一例外來源于咨詢師深層的無意識動機,來源于咨詢師自身被喚起未處理的“情節(jié)”,同時也與咨詢師對來訪者的移情缺乏了解或者被來訪者移情所操縱有關。咨詢面談中常見的反移情有許多表現(xiàn):
·對來訪者表現(xiàn)出拒絕、討厭、同情、漠視等不良情緒;
·在來訪者面前出現(xiàn)明顯不協(xié)調的、特異性的情緒或行為;
·擁抱來訪者甚至與其發(fā)生性關系或保持身體的親密接觸;
·與來訪者保持咨詢室以外的非治療性交往;
·用“昵稱”稱呼來訪者或用“昵稱”進行自我介紹;
·咨詢師富于誘惑的著裝和扮相;
·非應急情況下主動或應來訪者要求將自己家庭的電話號碼告訴來訪者;
·過多地使用自我暴露或者詢問與診斷和治療無關的來訪者的私人信息;
·接受或迎合來訪者操縱表現(xiàn)出非自主行為;
·回避或逃避來訪者的移情反應并急于結束咨詢面談或咨訪關系;
·在非咨詢時間對來訪者的生活狀態(tài)產生過度關注和焦慮;
·咨詢面談經常嚴重超時遲遲不能結束咨詢或治療;
·忽視咨詢欠費情況或允許有支付能力的來訪者試圖不付費或試圖降低收費標準;反移情如果不進行分析處理,必然成為治療中的障礙而不具備正面意義。某些極端的反移情,最終可能演化為嚴重跨越咨訪關系界限的行為,甚至會對來訪者生活、咨詢師的職業(yè)聲譽、以及咨詢機構的公眾形象造成嚴重損害。下面分析兩個咨詢師嚴重反移情案例,看看反移情是如何發(fā)生的。
案例一: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的性關系
一名20歲的女孩子在心理治療室與她的咨詢師發(fā)生了性關系,一年后她放棄了治療。這位女孩以后不能夠接受與她所愛的男性發(fā)生性關系,對治療體驗的懷疑促使她開始學習心理學,以后她成為了一名精神分析師。這時她理解到:由于她專橫的父母從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孩子不可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得到應有的尊重。12歲時,由于生理的發(fā)育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女孩對父母開始有所抵抗。母親告訴她:男人與你接觸都是為了性。這位母親偷聽她的電話,私拆她的信件,并檢查她換下的內褲……,所有這些粗暴的干涉摧毀了她微弱的自身界限,帶著這些創(chuàng)傷性經歷她選擇了心理治療。她的內心沖突和心理期待是:一方面她多么希望父母能尊重她的感受,而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找一個類似的場景重復過去的經歷,并希望這次結果與往常不同,以此來治愈過去的創(chuàng)傷。這樣,女孩就很容易對與她有長時間接觸機會而又和父母完全不同的男咨詢師產生了強烈的移情。有一天,她僅僅穿著內褲、外罩雨衣走進治療室,當治療要結束時,她脫去外衣,并主動觸摸咨詢師,于是他們發(fā)生了性關系。在她自己成為咨詢師后,她分析自己“脫去外衣主動觸摸咨詢師”的深層動機為:A、你能看到我的全部而不是外表嗎?B、我是否是有價值的,你是否能讓我感到自己被你安全接納,并讓我明白我到底是什么?C、你是否可以證明你會給我善意的關愛而不會是粗暴的侵犯?但是,由于反移情,咨詢師的行為對她來說無異于再現(xiàn)了她父母行為,咨詢師粗暴地侵入她微弱的自我界限,也再一次證實了她母親的預言:男人對她的興趣只是性。
案例二:來訪者對心理咨詢師的操縱
一位對異性懷有無意識憎恨的32歲已婚女士,接受一位男咨詢師的心理分析。這位來訪者的主要問題是在與同事交往特別是異性交往中存在困難,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滿意。在結婚前的僅兩年時間里,她不斷地接近男人又不斷地更換男友,曾先后與不少于7位男士有過戀愛關系,但關系非常膚淺而短暫。每次戀愛的終結都幾乎重復一個相同的模式:她允許男友觸摸她的手、身體或者親吻,直到男友向她提出性關系要求甚至已經準備做這件事的時候,她一改過去的態(tài)度,開始本能的推開對方,并用最惡毒的語言羞辱對方,直到他穿上衣服尷尬地離開。
在接受一段時間精神分析后的某一次面談中,由于她對治療進展提出質疑,咨詢師提出可以嘗試采用“現(xiàn)場脫敏”的辦法克服交往障礙,于是他們倆離開了咨詢室。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半,5個多小時后,這位咨詢師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滿頭大汗地回到了咨詢室。見到同事的第一句話是:“唉,我早就想走,她燙頭發(fā)做發(fā)型,我一時脫不了身……”顯然,這位咨詢師不僅與來訪者共進午餐,而且又應她的要求陪同到美容中心……。咨詢師的行為違背了心理治療起碼的技術設置和咨詢原則,不知不覺中讓來訪者又一次實現(xiàn)了對男人的操縱。
咨詢督導老師在分析這位咨詢師的反移情時證實:A、他之所以被這位女士所操縱,是因為在無意識層面他已經對來訪者的問題感到無能為力,為了維護自己作為咨詢師的個人形象,他試圖通過“討好”行為化解來訪者對治療效果的質疑;B、最近他在自己的一項專利推廣工作方面遇到一些困難,因為沒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鼓勵,對此隱含著一些抱怨和不安,實際上咨詢師對這位來訪者懷有某種親密關系期待;C、在接受督導分析之前,他對來訪者的移情反應缺乏認知,甚至并不覺得這位女士實際上又一次讓他扮演了被操縱的男友或丈夫的角色。
一個自我意識不良的咨詢師在咨詢面談中往往會面臨更多的反移情困擾。但是,即使你是一個有經驗的咨詢師也同樣會體驗到反移情,就咨詢面談而言,出現(xiàn)反移情幾乎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它是一種與咨詢師生活狀態(tài)有關的習慣化反應。問題是,你是否能夠及時地意識到反移情的出現(xiàn),是否有能力處理反移情而不至于對咨詢與治療過程構成消極影響。例如,在心理治療中,一位來訪者對她的治療師進行了令人難以接受的指責:“你是我遇到的最冷酷、最像計算機的人,你像個機器人。我說話的時候,你只是坐在那兒像機器一樣點頭,我打賭要是我切開你的手臂,我看到的不是血管,而是電線。”如果你面對這樣的指責,會無動于衷嗎?產生憤怒、厭煩或者“患者不可理喻”的感覺都是很正常的,關鍵是你如何評估這種感覺并做出反應。多數情況下,來訪者的類似態(tài)度可能來源于單純的負性移情,但是即使是面對最極端的指責,作為咨詢師,有必要首先檢查自身的咨詢態(tài)度對來訪者的影響。譬如這位治療師就應該審視自己:我是否對這位來訪者關注太少而表現(xiàn)出了更多的冷漠?我是否因為來訪者不斷地要求與我建立親密感而感到害怕,面對這種需要我感到力不從心,從而以一種“機械” 的反應方式來抑制或維護自己的形象?出現(xiàn)這種情況真的意味著我對她的治療很失敗嗎?我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處理來訪者的敵對情緒讓她覺得我更真實而不是窮于應付?
處理反移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進行反移情的分析,也就是要“不斷發(fā)現(xiàn)反移情…認識反移情…解決反移情…”。好的咨詢師在從業(yè)之前通過接受系統(tǒng)的精神分析訓練,往往具備了處理自己的無意識沖突的能力,他們具有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能夠很快使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的反移情意識化。但是那種“接受過良好分析的咨詢師就不會體驗到反移情”的假定是十分幼稚的,因此心理咨詢師往往需要一名專業(yè)督導的幫助。你可以嘗試在你的業(yè)務接觸范圍內與有能力的同事建立這樣的督導關系,而不應過分相信自己處理反移情的能力。
(梁子豪)
下一篇:解說:欲望男女有哪些區(qū)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揭秘現(xiàn)代人心理疾病的十大誘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