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因心理障礙而致病的人數大幅度上升,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門診部做了一個分析統計,結論是求洽者因心理緊張而致病的占76%。我國學者研究認為,因心理障礙引發的疾病己居首位,超過心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病。另有研究表明81.2%癌癥病人在患病前有過惡性生活事件,66.9%的患者在病前有負性心理障礙。所以、做好心理保健工作已迫在眉睫。
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間有個入門問題,常言道:不得其門而不入。心理保健入門有金鑰匙,那就是利導思維。人的思維有利導思維和弊導思維之分。只有運用好利導思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就會陷入弊導思維從而損害健康。什么是利導思維呢?利導思維就是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把思考導向對自己有利方面,亦即是注積極美好方面去想。日本學者春山茂雄在《腦內革命》一書中有言:“想好事,好事降臨,想壞事,壞事敲門。”大腦中有一種被稱為“腦內嗎啡”的荷爾蒙,它能使人產生愉悅。一般認為,光靠精神力量無法抵抗細菌、病毒引起的疾病。但腦內嗎啡可以增強免疫力,調動身體自身抗病毒能力。所謂弊導思維就是凡事住壞的方面想。
《腦內革命》一書又說:“人在生氣發怒的時候,大腦分泌大量腎上腺素,這是一種有害的荷爾蒙,……它使人疾病叢生,加速衰老甚至早逝。”我們要提倡用利導思維考慮問題,杜絕用弊導思維考慮問題,這是因為利導思維與人的身心健康密叨相關。心理保健也和其它工作一樣,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而這個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是利導思維。
人的心理活動是處于良性循環還是處于惡性循環,完全由本人思維決定,凡是運用利導思維的,性格開朗,心情舒暢,這樣能增強腦細胞的活力,收到延緩衰老的效果。那些陷入弊導思維去想問題的人,最容易導致自我傷害,自我折壽。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至少應達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做出恰當的自我批評;二是能正確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三能做到人際交往關系的和諧;四是能協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思維與心態;五是能達到入格完善與和諧;六是能做到心理行為符合本人年齡特征。
(梁子豪)
下一篇:探秘:負面心理和人格偏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揭秘:男女害怕衰老的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