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自殺者的性格特征
日本松原達哉認為,從自殺者的性格特征看,過于內向,孤獨、容易陷入焦慮與絕望感中,偏執,過分認真,責任感過強,缺乏興趣愛好,情緒不穩定,心情多變。而這些性格特征常常與偏頗的父母教養態度,復雜的家庭關系有關。有研究報道,自殺者中性格內向與較內向的占95.2%,孤僻占52.4%,虛榮心強占71.4%。方明昭對1987年8月至1988年10月100例自殺急診病人的分析發現,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者占2/3,內向性格容易出現焦慮感、絕望感。而認真、固執、責任感強又沒愛好的人,一旦遇到困難則強烈自責,易產生自殺。另外有1/4的人屬外向性格的人,可能與一時沖動有關。外向性格的人如果同時伴有自我中心,情感變化大、易激惹,對人情感膚淺的癌病性人格時,可能出現自殺行為。
對自殺者及自殺未遂者進行詳細的性格傾向分析,可以為自殺預防提供參考。
2.自殺者的心理狀態
想自殺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獨,認為誰也理解不了自己,這也幫不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名望,想以死來解脫困境。但實際上,想自殺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時渴望獲得幫助。具體的講自殺者的心理狀態表現出如下特征。矛盾心態。死亡對自殺者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可以在死亡的幻想中得以解決和滿足。但死亡必竟是可怕的,自殺者一面想解脫,一方面又向他人求助。
偏差認知。企圖自殺者的知覺常因情緒影響而變得歪曲。表現為“絕對化“或“概括化“或兩者交替。絕對化是指對任何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如此的信念。比如“我做任何事都注定失敗“、“周圍的人肯定不喜歡我“。“概括化“指以偏概念,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常常使人過分偏注某項困難而忽略除死之外的其他解決方法。比如“我考試作弊,我爸爸一定不會饒恕我,永遠不再愛我“。“我有缺陷,別人都瞧不起我“,從而自暴自棄,自責自怨,自傷自毀。
沖動行為。青少年的自殺意念常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因情緒激動而導致沖動行為,一想到死馬上就采取行動。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危機狀態缺乏冷靜的分析和理智的思考,往往認定沒辦法了,只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
關系失調。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持與鼓勵時,常常感到訪徑無助,最后變得越來越獨,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失去自我價值感。
死亡概念模糊。企圖自殺的青少年對死亡的概念比較模糊,部分甚至認為死是可逆的,暫時的。因此對自殺的后果沒有充分估計。
(張華仙)
下一篇:害怕被拒絕暗藏哪些心理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要素 具備了你就幸福一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